中國三大地產開發商之一的恒大集團,正面臨資金斷鏈的危機,這也彰顯了近年中國政策轉向「終結高槓桿」,以偏重內需消費為主的經濟模式。
中國恒大集團(截至十月十九日,市值二○四八.六億港幣),為中國前三大地產開發商,股價近期波動劇烈,下半年以來由高點二十八港幣迅速跌至十三港幣,市值腰斬;九月二十五日當天最大跌幅逾十四%,個中原因引起市場揣測。
九月二十四日,一封起草於八月二十四日、收信人為廣東省政府的恒大求救信在網路上流傳,主要內容是恒大地產希望與深圳房地產集團進行整併,因為若未能順利重組,恒大將必須在明年一月底前償還戰略投資者一三○○億元人民幣的本金與一三七億元人民幣的分紅,高度槓桿的恒大已經面臨資金斷鏈危機;而恒大九月初宣布旗下建案全面七折出售,打折賣房的舉動,更證實其急迫的現金需求。
恒大是全球負債最高的房地產開發商,總負債達八三五五億元人民幣,槓桿率高達六四一%。為遏止炒房風氣,近幾年中國房地產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原則,政府嚴格限制銀行貸款流向房地產,欲使其去槓桿;而中美貿易戰後,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企業違約率攀升,其中房地產企業破產數量已達二○八家,超越二○一九年全年。
中國恒大本次所彰顯之問題,也代表中國經濟政策的轉向,近幾年不再輕易以貨幣、財政寬鬆作為拉動經濟的主軸,主要是從○八年至一五年慘痛經驗中吸取教訓:
○八年金融海嘯後,中國政府為支撐實體經濟,推出規模四兆元人民幣之財政政策,並釋出大量流動性,導致整體槓桿率由○五年不到一五○%,上升至二○年的二六六%;中國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上也走向寬鬆,○八年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約為十七.五兆元人民幣,而後於一五年倍增至三十五兆元人民幣。
一五年為中國自○八年金融海嘯後最為寬鬆的年度,人民銀行於貨幣政策上採取較多行動。當年共降準五次、降息五次,其中存款利率由二.七五%降至一.五%,貸款利率由五.六%降至四.三五%,大型及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分別由二○%、十八%降至十七.五%、十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