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發展有很多經濟效益外的項目影響產業動態,需重新思考產業價值和永續性,並結合科技、法規、教育,才能改善過去被輕忽的問題。
現在面對產業長期發展,考量的已不只是產量和經濟效益,以農業而言,和環境與動物共存的關係也是發展考量之一。
除了經常被提及的經濟動物福利議題,因產業發展造成野生動物問題則較少被關注。這範圍很廣,包括野生動物造成特定防疫破口的疾病流行、因生態破壞使野生動物棲地消失的連鎖效益等。
十月四日是世界動物日,對近日新聞特別有感。有隻台灣黑熊誤中果園陷阱「山豬吊」,這果園去年因山豬將甜柿吃光,造成嚴重農損,才選擇裝設捕捉陷阱;但因用非選擇性陷阱,造成非原本目標的保育動物受傷。雖《動物保護法》禁止使用此陷阱,但所指動物僅限定犬貓等寵物,而《野生動物保育法》卻未禁用,使這次事件無法可管。
此事件之中,保育素質提升也是重要議題,屏科大野保所教授孫元勳指出,此事凸顯野生動物危害防治的觀念和技術。數年前,日本專家竹內正彥來台,提醒農民要營造不受野生動物喜歡的環境,例如勿隨意棄置腐爛水果在園內,因會製造「問題動物」的機會;第二是村民要一致行動,驅離入侵的野生動物,這比放置各式陷阱有用,環境管理是野生動物危害防治的方法之一。如有瀕危動物習慣性入侵的情形,政府應主動協助捕捉或裝上追蹤器等。而在野放前用各種喝斥驚嚇方式「歡送」黑熊遠離的SOP,其實是為了人和動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