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戰加速延燒,以及新冠疫情打斷全球供應鏈的背景下,台灣得正視美國經濟痛點,並適時伸出「援手」,藉此提升台美之間的協作力。
當下的台美關係,我個人看法是:台灣政府在政治上插隊了,但同時在經濟上掉隊了。所幸,政治插隊後的台灣,在美方的暗示下,很快就歸隊了;但台灣政府始終未掌握美國在經濟需求上的脈搏,以至於陷入過度簡化、一廂情願的境況。如此下去,台灣將錯過百年難逢的乾坤大挪移機會。
有關政治插隊,自二○一八年提出「美國將向台灣借名片,Taiwan還是R.O.C.」的預測後,兩年來的大局發展顯示,白宮想借R.O.C.名片對付中共,Taiwan這張名片,則視後續變化再考慮是否借用。外交部長吳釗燮先前對國際宣稱的「台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可視為台灣民心插隊後,被白宮輕拍手背下的歸隊動作。
美共鬥爭大局下,台灣以其「關鍵少數」的地位,是可以要求對價的。政治對價的平衡點太敏感,但經濟對價卻可儘管放開頭腦來想像。民進黨執政團隊的確有在提出經濟對價,但受限於急功近利,只想得到爭取美國大企業到台灣投資,頂多就是爭取BTA(雙邊貿易協定)或參與印太經濟組織。
坦白說,這樣只是從台灣利益的角度看問題,而沒有從美國經濟的痛點看問題,這可能出自於民進黨看不到台灣經濟力量的真正利基所在,或者根本在自我形象認知上就矮了一截,總認為小小台灣幫不上美國的經濟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