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面的變化與政見口水戰,對長期股價影響有限;但今年受疫情衝擊,經濟復甦須仰賴政策支持,財政與賦稅政策對短、中期行情的影響仍然存在。
不久後,美國總統與國會選舉的結果就會揭曉。由於今年全球金融環境艱鉅,加上美中之間新冷戰逐漸成型等因素,種種懸念,讓這場選舉結果更加引人矚目。不過投資人或許該先冷靜想想,大選對美股影響究竟為何?
先說一個令人意外的答案,根據聯博統計一九三七年以來美國歷任共十四位總統,其中,民主黨人出任總統期間的道瓊工業指數平均年化報酬率是九.二%;共和黨人出任總統期間的平均年化報酬率是九.一%,兩者幾乎沒有差別。也就是,從長期指數表現來看,誰當總統,似乎影響有限。
那對產業類股的影響呢?這部分答案恐怕是「難以預測」。回顧二○一六年川普勝選時,市場普遍認為川普政府主張放鬆金融業監管、鼓勵石化能源發展,十分有利於金融股與能源股。但川普上任至今,標普五○○指數十一大產業表現最差的,竟是金融股與能源股!反之,左派作風、傾向自由派立場的科技業巨頭們,股價表現卻相對搶眼。
雖然長期而言美股走勢不受大選結果左右,產業影響又難以預料,但政策力道對短期、中期行情的影響仍在。特別是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復甦須仰賴政策支持,財政與賦稅政策將是影響市場走勢的關鍵。
我們以四種情境分析,若共和黨通吃總統與國會,政策大致仍將維持原樣;川普可能會加大財政刺激力度,甚至進一步減稅,這對美股的短中期走勢可能最有利。反之,若民主黨在參眾兩院與總統皆勝選,川普原先的減稅方案可能會減緩甚至收回,因此可能造成美股短期震盪,但民主黨仍可能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中期而言,財政支出還是有利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