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與疫情,造就人工智慧物聯網將進入起飛的下一階段,對創業者、決策者來說,AIoT應用場景是理解需求與創造服務的關鍵。
上周幾則科技業新聞,提振了在疫情膠著與野火煙塵下低迷的矽谷氛圍。蘋果發布了Apple One、Fitness+等新服務,以及內建血氧偵測功能的Apple Watch,NVIDIA則宣布收購ARM。物聯網不是新概念,人工智慧也早已在電商、搜尋與社群平台上運作多時,但為何我認為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即將進入起飛的下一階段呢?
答案是5G與COVID-19。物聯網(IoT)的概念起自千禧年,但彼時的微型感測裝置非常昂貴、行動上網也不普及,寬頻網路才上路,雲端計算也模模糊糊。但因為達康股災讓網路公司不再有錢聘用編輯與設計師,反而讓使用者產製內容(UGC)模式推動了內容平台與社群網路的爆發,也打下了雲端運算的軟硬體基礎。
而隨著連網感測裝置與服務平台的普及,數據科學、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成為過去五年的熱門主題,但醫療、教育、金融等深度服務業的數位化腳步依然緩慢。直到今年初疫情爆發,各先進國家的經濟活動停擺、多數人足不出戶,實體生活大幅度轉往線上,過去以線下模式為主的看診、學習、交易行為,全部都被迫數位化。
由於4G頻段難以滿足更高速與低延遲的需求,已上路的5G將為各式應用場景帶來可能。即使因為經濟下行與消費衰退因素,5G網路布建與裝置普及的速度會比原先估計的慢,但因為疫情造成的高度數位化與遠距需求,反而將造就數位醫療、虛擬娛樂、擴增實境、加密裝置等技術的應用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