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皇后樂團主唱佛萊迪,打破流行歌結構公式,成為新流行!
他們曾經沒沒無聞,也曾吸引全球目光,即使樂團暫停演出之後,團員仍各自有一片天。
成功有沒有確定的公式?有,可以確定的就是永遠有新公式!
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皇后樂團(Queen)開始錄製〈波希米亞狂想曲〉,歌是主唱佛萊迪(Freddie Mercury)創作,打破流行歌的結構公式。一,沒有副歌;二,整曲分六塊,風格差異極大,還有「歌劇」;三,曲長六分鐘,當時一首歌平均三分鐘。這叫木塊拼鐵塊,再拿石塊砸自己。違反公式,等於找死嗎?
佛萊迪生於坦尚尼亞,爸爸是波斯裔印度人。他十二歲組樂團,十八歲坦尚尼亞發生革命,全家移居倫敦,二十歲進入藝術學院,認識同校的提姆(Tim Staffell)。
提姆是微笑樂團(Smile)的貝斯手和主唱。樂團另外兩人是吉他手布萊恩(Brian May)和鼓手羅傑(Roger Taylor)。布萊恩在倫敦皇家學院念天文物理,羅傑在倫敦醫學院念牙醫,四人一起合租公寓。
高材生組樂團 曲風不設限
佛萊迪畢業後,在報社畫廣告,不忘組樂團。他常將麥克風架攔腰折斷,抓著半截繼續唱,發明獨門表演方式。
一九七○年,提姆跳槽。佛萊迪加入,主張改團名,最好一個音節,有性別和權力感,Queen成為新團名。念電子工程的約翰(John Deacon)加入作為貝斯手。
皇后樂團四人出身中產家庭,好學校高材生,聰明叛逆,成分驚豔,但起步不順。
為了免費用錄音室,只能利用空檔時間,時間零碎,兩年才錄第一張專輯,不叫座。第二張有一支歌擠進排行榜,才有機會演唱,給當紅樂團暖場。
第三張,一曲〈Killer Queen〉衝進排行榜第二名,朋友將農舍改裝成錄音室供他們使用。有了這個空間,才有時間實驗創新,佛萊迪把以前寫的三首歌,合成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