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營收報告具有非常重要的觀察指標作用,往年的季營收僅供參考,這次有了武漢肺炎席捲全球的巨大衝擊,從首季營收大約可以看到產業未來的輪廓。這當中,直接受到衝擊的「慘業」與衝擊可遞延的的IT產業,呈現完全兩極的變化。三月有五十二家營收創歷史新高,其中以半導體、電子通路及資訊服務為大宗,最具代表性的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三月營收寫下一一三五.一九億元的新紀錄,比去年同期成長四二.四%;首季營收三一○五.九億元,也創了歷史次高的單季紀錄,成長率高達四二%,這是難以想像的漂亮數字,代表半導體產業在肺炎疫情衝擊下,仍有相當亮麗的成績。
台積電之外,聯電三月營收一四五.七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四一.一%;首季營收四二二.六七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二九.七%。
除了晶圓代工產業,整體IC設計產業表現也很亮麗,像是CIS感測元件的原相,首季營收成長七六.九%;晶相光成長七○.八%;高速運算晶片的祥碩三月營收達七.○二億元,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一四.四%,首季十五.八六億元,成長五一.三%。網通晶片的瑞昱首季成長二四.
一%。而這次消費性IC設計公司趕上防疫浪潮,像松翰三月營收成長七九.八%,首季成長三五.二%;記憶體晶片的群聯首季也有三七.七%的成長。記憶體通路商威剛首季也有十二.一%的成長,至上更是成長五四.三%,文曄成長十四.八%,最大的IC通路商大聯大也有十七.二%的成長。從首季營收來看,半導體從晶圓代工、通路到IC設計產業都有亮麗表現,沒有嗅出肺炎疫情造成的巨大殺傷力。
另一個是資訊服務相關產業。肺炎疫情造成很多人必須居家辦公,因此像是李嘉誠也有投資的辦公室軟體服務公司Zoom,首季股價大漲,台灣的圓展因為遠距教學系統,也受市場注意,三月營收二.○三八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二四.四%;華擎以伺服器為主,首季營收成長二七.四%。資訊系統服務商,像精誠資訊首季營收成長十六.六%,軟體代理商零壹科技成長二○.七%,基地在新竹的晉泰首季成長三二.五%,筆電軟體商系微也有十三.五%的成長。
在資訊硬體零組件產業,銅箔基板三月有佳績,聯茂三月營收達二十四.一七億元,寫下歷史新高,年成長超過二五%,首季營收也成長六.一%;騰輝三月營收也創下四.九七億元的歷史新高,首季也成長七.一%;台燿首季營收成長十五.三%。最令人驚豔的是生產基地在台灣的PCB廠博智,首季營收成長八二.九%。整體PCB產業今年首季都有成長,例如台郡成長六%,華通成長十五.六%,金像電成長十六.六%,欣興電子成長十九.一%,景碩也有十九.八%成長,這些是今年產業成長輪廓比較鮮明的產業,不過,最旺的要算是防疫產業。
防疫概念最旺 營收反映各家分得商機有別
這當中有幾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例如,台灣口罩上市公司不多,但以生產熔噴不織布為主的敏成而言,尋常時期每月營收約三千萬元左右,但三月營收放大到六○四三.六萬元,比去年同期成長六二.九%,寫下單月歷史新高。另一家生產耳溫槍、額溫槍的熱映,可以看出疫情幫助成長的力道,熱映元月營收六四九九.八萬元,二月到一.二四億元,三月達二.○三億元;二月比去年同期成長兩倍,三月成長二三八%,首季營收三.九二億元,成長一三九.七%,熱映成了當紅炸子雞,股價一飛沖天。
另一家不織布廠恆大過去每月營收大約在六千萬元上下,二月到一.○六億元,三月寫下二.六二億元歷史新高;三月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二八三%,首季營收成長一一八.八%,營收大躍進,股價今年從十五.四元跳升到五十二.七元,這是今年最亮眼的企業。另一家生產面膜、衛生棉、溼紙巾為主的南六,主力產品是水針不織布,相對力道沒有那麼強勁,但防疫概念彰顯,三月營收也寫下六.九九億元歷史新高;首季營收小幅衰退二.四%,但股價有強力表現。
肺炎疫情襲來時,所有與防疫有關的企業股價全大漲,甚至投資人把印刷廠的花王錯認為日本的花王企業,股價拉了三支漲停板。每家口罩或清潔用品生產商沾到的商機不太一樣,像康那香首季營收成長十四.一%,新麗首季仍衰退二五.九%,市場非常看好的毛寶首季只成長七.三%,花仙子則衰退三三.四%。
倒是IT產業中,像生產混合訊號微控制器晶片與管理電池IC的紘康,營收從元月的四二一六萬元跳升到三月的九六○八萬元,首季營收成長四二.二%,股價也大幅跳升。松翰營收則是從元月的一.七億元跳升到四.五二億元,都有令人驚豔的成長。另外,原料藥廠旭富因為蔡英文總統親訪,首季營收成長二九.九%,它是奎寧主力生產商之一,如果奎寧在武漢肺炎的藥物研發中可以奏效,旭富有更大躍升機會。
台灣這次疫苗與藥物研發有三大主力,一是旭富的奎寧;二是台耀與吉利德(Gilead Sciences)合作開發瑞德西韋;三是高端疫苗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合力研發疫苗,行政院長蘇貞昌已宣示投入七年四十億元協助業者組成疫苗國家隊。這次台灣的口罩國家隊成功打響全球知名度,台灣的口罩產量從日產一八二萬片大增至一五○○萬片,高效率的運作贏得全世界驚歎,這當中工具機業者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過,生產口罩的不織布業者業績凸顯,工具機的業績表現卻不明顯,像這次在口罩國家隊扮演重要角色的瀧澤科技首季營收仍衰退二七.三%,這代表了產業資本支出急縮,整個行業並未受益。不過,行業敏感指標企業之一的氣動元件廠亞德客,三月營收創下十七.三六億元歷史新高,這是不差的訊號。
這些都算是台灣興旺行業的代表,與蘋果連結較深的光學元件廠,首季都有佳績,像大立光首季成長三四.五%,三月營收五十四.四四億元,也比去年成長三八.七%;排名老二的玉晶光首季營收大成長一四二.一%,這都是非常亮眼的表現,只是股價與營收並不成比例,最主要原因是第二季的狀況不明。
有別於台積電、大立光、玉晶光,蘋果組裝廠鴻海首季營收只有九二九六.八億元,這是三年來首季營收未破兆元,年衰退十二%。大立光的法說會也預告,首季表現並不代表第二季會更好,執行長林恩平在法說會上說第二季展望保守,四、五月都不好,只能且戰且走,這一席話讓大立光的股價從五二一○元下殺到三二四○元後,四千元成為大立光短期難以跳躍的關卡。台積電首季營收表現亮眼,但第二季充滿不可預知的變數,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因此台積電下殺到二三五.五元之後,三百元大關始終沒有機會越過,這可以看出企業對第二季有相當高的疑慮。

台耀與吉利德合作開發的瑞德西韋,普遍被認為是有望治療新冠肺炎的關鍵藥物。(攝影/蕭芃凱)
精品、觀光、展演極凍 貨運、網購、遊戲熱
至於水深火熱的「慘業」,今年從二月開始就陷入重災區,從程度來看,倚靠陸客消費的美容、精品行業最慘烈,最具代表性的是寶得利,去年全年營收還有十五.九億元,這回元月營收五八二四.三萬元,二月剩一九六.八萬元,三月只剩一五○.二萬元,首季營收衰退八六.五%;而營收來自中國的羅麗芬,首季減少六三.六%,這是第一層的慘業。
再往下看,旅行社最可怕。重量級的雄獅營收從元月二十四.四一億元,二月的十六.二四億元,三月掉到三.八三億元,首季衰退三八.五%。鳳凰旅遊從二月的二.一四億元,三月剩三九一一.五萬元,三月比去年同期減少七四.一%,首季衰退二七.九%。其他如山富旅遊三月只剩四四六一萬元,首季減少四二.四%;五福三月只剩四八二四.七萬元,首季少了四三.五%,經營傳易主的燦星旅三月只剩七三八萬元,首季減少七五%。這是受創最重的行業,進入第二季可能更慘烈。
全世界旅遊景點凍僵了,日本奈良的街頭出現小鹿亂竄,新聞報導華航飛機停在桃園機場,現在有小鳥在飛機機翼上築巢,機場必須努力驅趕。華航三月營收減少四成,首季營收減少兩成;長榮航空三月營收減少五四.一%,首季少了三一.八%;華航轉投資的台灣虎航,首季從九.○三億元、五.八四億元,三月剩下一.三億元,首季減少三五.六%。這些與旅遊相關的行業慘不忍睹,這也對照了美國波音及郵輪業者像嘉年華、皇家加勒比、挪威郵輪,及航空公司如美國航空、西南航空、聯合航空及達美航空,股神巴菲特對航空股情有獨鍾,這次都被迫停損出場。
航空客運業慘烈,但貨運業表現卻不差,像台驊首季只減少二%,中菲行成長近一%,三月營收寫下十六.四九億元佳績;捷迅首季成長二三.八%,宅配通成長八%,與客運行業呈現強烈對比。這也可以看出民眾被疫情困在家中,宅經濟展現力道,像購物的富邦媒體科技首季成長二八.七%,股價站上四百元;遊戲機開發商鈊象首季成長九四%,宇峻奧汀成長三九%,智冠也成長二八%,但是與表演舞台有關的產業衝擊就很大,寬魚二月營收掛零,三月只有六十.八萬元,首季營收衰退八七%;寬宏藝術三月營收只剩八四五.七萬元,比去年減少八三%,首季營收衰退三八.九%,也是標準的「慘業」。
歐美疫情若未緩和 苦日子還長得很
飯店業晶華三月營收二.九六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四一.五%;六福三月只剩五四○八萬元,比去年少六八.七%,首季減少三七.六%;國賓也出現單月營收未過億元的窘境,三月僅八五四一萬元,年減六五.八%。其他如寒舍三月只有一.一四億元,少了六九.二%;雲品九二一八.六萬元,年減五五.五%。再往下一層是餐飲,王品、美食—KY、漢來美食、瓦城等都出現三到五成不等的衰退。旅遊、飯店、餐飲,這次成了肺炎疫情重災區,大家熟悉的台北大三元酒樓等都宣布暫停營業,國貿大樓的中餐廳、知名的頂上魚翅也收了,這個後續效應可能延續下去。第二季才剛開始,歐美疫情如果沒有緩和,未來還有苦日子將迎面而來。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