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在2020年第一天就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行長易綱「珍惜正常貨幣政策」的話言猶在耳,是什麼原因讓央行改變主意?
中國人民銀行出風頭了。中國的央行在二○二○年率先出招,新年第一天便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五十點,全世界都對中國需求和全球增長更樂觀了,各國股市紛紛開門紅。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不久前剛講過,「應當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盡量延續正常的貨幣政策。」是什麼令央行改變主意呢?最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成都做調研,商業銀行不提降息,異口同聲要求降準。
中國加入WTO,成為世界加工廠後,貿易順差暴漲。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央行進行沖銷干預,買入美元釋放出人民幣;為維持基礎貨幣穩定,央行大幅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通過降低銀行貸款的乘數來限制信用過度擴張。然而最近,貿易順差有下降的趨勢,更重要的是利率一降再降,銀行的盈利水平遭受擠壓。銀行希望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讓自己手中有更多的可支配流動性,以便維持利潤率;政府則希望將更多的流動性放入銀行手中,希望銀行支持實體經濟。
銀行手中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流動性,是否意味著實體經濟受惠?筆者認為難。下行週期意味著更大的信用風險,銀行收緊貸款標準是市場行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降準可以令銀行有更多的流動性和利潤空間。銀行利益倒逼出政策的改變。
無獨有偶,去年九月美國repo(附買回交易)市場驚爆流動性缺口,隔夜回購利率一度飆升至一○%,紐約聯儲被迫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原以為幾天就能解決的短期流動性問題,聯儲注資的時間期限卻一再延長,救急之舉愈來愈成為一項常備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