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增長、低通膨、低利率的「日本病」,正在世界蔓延,各國央行一味用貨幣政策來製造人為增長幻影,沒有從日本失落的30年得到教訓。
如今的世界,幾乎處處已成為日本或正在步向日本——低增長、低通膨、低利率,是所謂「日本化」。不少經濟學家這十年提出,全球經濟正步入日本後塵,最不厭其煩講的是前日本銀行總裁白川方明。
白川為第三十任日本銀行總裁,作為日本貨幣政策的掌門人,任內經歷兩次挑戰。第一次是雷曼兄弟事件觸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他與柏南克、特里謝攜手透過非常措施,穩住市場信心,拯救了全球金融體系。第二次是安倍晉三第二次就任日本首相時提出安倍經濟學,通過大量發行貨幣、貶值日圓來改變消費者的通縮預期,提振日本經濟。安倍要求日銀將央行的通膨目標由一%提高到二%,並實施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
白川對安倍經濟學的長期效果不以為然,認為貨幣幻影下產生的增長與物價預期不可持續,對金融體制可能產生的長期副作用不可低估。哪怕最後日銀調高通膨目標,實施政策也是拖字訣,直至他「被辭職」。
做為《日本銀行法》實施以來,首位任期未滿便離任的央行行長,白川離去時沒有鮮花,他的預言卻被證實了。日本從未達到二%的通膨目標,安倍射出三支箭後,經濟除了短暫的喧嘩,並未走出增長的困境。低增長、低通膨、低利率的惡性循環,給日本帶來失落三十年,而且暫時還看不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