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職怕入錯行、投資也是如此,
而投資航空業變數尤其多,獲利恐也有限。
話說股神巴菲特以往不投資航空股,也極少投資科技股。但是二○一七年某一天,他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發布重大消息,宣布大舉進軍蘋果和航空股。
之所以現在討論這個問題,的確是因為華航、長榮接續罷工,讓許多投資人開始注意到投資航空業,有著共通的風險。
投資分析有幾個常見的切入角度。例如以國家地區來區分,判斷美國和東南亞尤其是越南的前景不錯;也有以投資工具來區分,判斷股市可能比債市稍好。也有以產業區分,例如判斷全世界航空股都不值得投資,應該選擇半導體股。當然不同角度也可混在一起,例如以國家加產業綜合思考。
投資人往往仰賴分析師報告,分析值得投資的地區和產業。其實,投資人可以自行分析產業,竅門就是用心觀察:「投資你所用的。」尤其是民生消費產業,一舉一動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張大眼就可看出名堂。
以台灣航空業為例,我們可以觀察:航空業是否值得投資?
先說結論:當然不值得。巴菲特從之前不投資航空業,轉而投資航空業,說法是因為併購使產業結構改變,且航空業的飛安改善很多。但以台灣航空業來說,完全不具投資價值,試想現在已是長榮過去十年中最賺錢的幾年,又是台灣股市的高點,但是長榮和華航的股價分別只有十五元和十元。
原因很簡單:航空業風險太多,油價一漲,確定賠錢;罷工風險如影隨形;再加上飛安問題揮之不去,這樣的產業,台灣就兩家,還要面臨國際競爭,上檔的空間極為有限。這些觀察,如果在華航罷工時還看不清楚,再經歷了一次長榮,應該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