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雞腿賣280元,一斤高麗菜比別人貴4、50元,依然門庭若市。
誰說一定要便宜才有生意?庶民經濟、民生產業也能高值經營。
張忠謀先生近日在大學校園裡,講畢生經營事業心得。其中一條特別提到台灣企業多習於成本經濟策略,他則認為,像台積電模式一直持續對顧客創造價值增益,才是經營正道。所謂Price Up?或Cost Down?基本路線選擇老話題了,但這點仍然是台灣產業核心戰略選擇課題。
與一般人印象相反,台灣並不是只以所謂「高CP值」超值經濟為主流,就是非尖端科技行業的「庶民經濟」、「民生產業」,也充滿高值經營的例子。
東門市場阿華老夫妻開了一輩子的雞肉店鋪,賣的是吃穀物(非量販飼料)飼養一年的閹雞,一支雞腿賣二八○元台幣。他對門蔬菜店開冷氣賣菜,高麗菜一斤六、七十元(一般二、三十元),地瓜葉三十元/把(同行十元),菠菜、蔥二、三十元/把(一般十元)。往北隔十來家店面來自新莊豆腐店,三角炸豆腐十塊三十元(同行一、二十元)——重點是這些高價店經常有客人排隊等候交易,門庭若市,比同行更早出清菜、肉、豆腐。
誰說一定要便宜才有生意?一顆蔥花肉包賣二十五元的福圓號,居然在福華飯店旁高租金地段開饅頭店;信義路二段、新生南路三角窗,時尚女裝iROO最近退租往西移,福圓號居然接手入駐。賣饅頭的店頭可以和賣奢華時尚的女裝平起平坐,滿讓人開腦洞的。
無論品牌原出身貴族或平民,無論是尖端產業或庶民日常品行業,走創造價值策略成功者,幾乎都有相似價值鏈打造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