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熱愛旅行的人而言,騎樓是為他遮風避雨、阻擋豔陽又帶他前往目的地的舒適通道。然而商家為了擴展商品布置,又或是機車族為了貪圖方便隨意停放機車,往往讓騎樓變得窒礙難行,必須閃閃躲躲避免凸出物的碰撞。
騎樓被占用一直是各縣市最煩惱的問題。如何有效的執行騎樓清空,並與商家、住戶進行良性的溝通?台南市政府為此積極地想方設法,就是要給行人以及生活不便者創造一個優質的無障礙生活環境。
號召全民參與 成果斐然
考量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無障礙生活環境必須由「行動不便者」擴大考量至「生活不便者」,因此需要全體市民一起投入促成。因此,市府在民國102年首創全國第一次的「友善騎樓競賽」,鼓勵市民自發性地參與。
各區的里長與志工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走訪鄰里商家逐一宣導與勸導,用誠意與心意打動對方,配合排除違章與占用的狀況。此外,他們也透過網路訊息達到宣傳的效果,總計吸引了22萬3,000人次上網投票,證明帶動的成效。
民國105年延續著前年的風潮,再次舉辦友善騎樓競賽,總計有19個區公所、49條路段報名,獲獎路段為東區中西里勝利路至東寧路段、南化區南化里路段、歸仁區中山路、東區中西里東寧路、中西區健康路一段、中西區民生路、中西區中正路等。一年下來,也成功地暢通約28.5公里的騎樓,順平137處、365公尺的騎樓高低落差,留設1.5公尺的寬度供行人行走,讓騎樓安全與無障礙通行能更加升級。
騎樓暢通之外,台南市府也補強既有的人行道修繕,考量許多人行道因為使用多年而破損老舊,因此計畫全面改造,建立人行道友善空間,提供行動不便者、年長者以及嬰兒車一個友善的行走環境;除了安全與舒適考量,更進一步提升道路景觀,並以透水性地磚鋪設為主,降低地表水的滲透困難,也能兼具維持生態系統。
成立基金 加強監督與勘檢
隨著社會老年化,考慮高齡者的生活環境,將無障礙生活環境的使用者由「行動不便者」擴大到「生活不便者」,是台南市府最大的目標。無障礙生活在台南已經推行多年,除了既有建築物推動無障礙空間,亦辦理便利商店類組等既有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及設備全面勘檢,並加強騎樓的友善空間,也針對人行道加強設置無障礙設施,期待打造出全面無障礙化,讓居住在這一塊土地上的人,都能有尊嚴並安全的漫步其中。
104年度為推動無障礙生活環境,更設立「台南市建築物無障礙設備與設施改善基金專戶」,積極培訓相關辦理人員,並成立基金會發揮監督與勘檢的功能,針對新建案與既有建物,明確規範出相關辦法,期待雙管齊下,讓所有的公共建築都能無障礙化。
經過兩年的時間,如今在全民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讓友善騎樓與路面無障礙相互串聯,不僅替當地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也讓這兩年來到台南的旅客更能以愜意輕鬆的腳步,欣賞台南之美。
移動無障礙 天橋退役
近年政府提倡以人為本的無障礙空間,且在許多道路上設置行人穿越道,讓行人與車輛分離,平衡安全的道路秩序,加上騎樓與人行道的友善與無礙,強化行人在安全無疑慮的狀況下,能妥善利用平面設施通行,之後,台南市府則開始進一步思考,是否有留存天橋的必要性。
民國70年代正值台南市人行天橋興建正盛的時期,台南市人行天橋原有34座,歷經數十年時空背景轉換,許多人行天橋淪為蚊子橋,對於兒童和長者也較為不便,因此衍生存廢議題。
經由與交通局、各區公所及里辦公處等相關單位會勘,經過縝密統計與考察後,發現東區富強橋、獅子橋、精忠陸橋、安南區安順陸橋、鳳梅天橋、北區念慈天橋、南區明賢人行陸橋、逢甲陸橋、學甲區宅港國小前人行天橋等9座人行天橋使用人次不高,且路口已全面開放平面穿越,因此評估拆除。
如今走在台南街頭,仰望天空,視野終於不再被天橋所阻礙,也真正實踐無障礙環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