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大戰,商品貿易課稅只是表面,真正的「聖杯」在科技領域,特別是5G的主導地位,進而是中美兩國爭奪全球霸主寶座的生死戰。面對川普步步相逼,同時在貿易、金融、科技與大國戰略四個面向開打,習近平正在重新整隊,藉著中國市場的縱深與一帶一路盟友的支持,準備打一場持久戰。
今年元月,美國總統川普按下貿易戰爭的按鈕,他在前往瑞士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前夕,逕自宣布對進口電池模組與洗衣機課徵懲罰性關稅,以中國與美國為主軸的全球貿易大戰,炮火隆隆已經長達10個月,這場戰爭不只從未產生以戰止和的效果,還不斷升溫當中。
美國開打貿易戰 深思背後目的與戰略
每天起床就發推特,用自媒體向全體美國人與全世界宣布重大政策的川普,看似莽撞,其實他只是把美國既定的國家政策,從以往必須經過層層官僚系統才對外發布的舊模式,改用網路社群媒體直接昭告天下。這個做法表面上衝擊性大,卻跟歷任總統的決策模式沒有太大的差異。
台灣媒體大都集中報導表面的衝擊,卻鮮少深究川普發動貿易戰背後的決策機制。不了解白宮與華盛頓對於貿易戰的決策形成過程, 就無法掌握貿易戰的目的、戰術與戰略,許多台灣媒體、學者,甚至智庫,在討論貿易戰的時候,總是將焦點放在進出口金額或是對GDP的衝擊等,過度重視經濟學學術模型上的數字,不只見樹不見林,當然也總是錯判貿易戰的後續發展。
川普在元月按下貿易戰的第一個按鈕,不是一時興起,在此之前,白宮完成了一份極為重要的《國家安全戰略白皮書》(Na t i o n a l Security Strategy 2017),這是川普對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全面布局,這份總括軍事、外交、經濟、科技等層面的全面戰略規劃,非常清楚地指出美國面對中國的挑戰,必須產生具有主導性的政策。這份白皮書不只是學者寫的建議,而是川普內閣人人熟讀、照表操課的教戰守則。《國家安全戰略白皮書》具有高度的政治意義,不是本文討論的範疇,卻是探討貿易戰所必讀的報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在網路下載全文(請見網址http://nssarchive.u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2017/)。
貿易戰爭奪核心利益 全球5G通訊主導權
中國在3月完成人大與政協兩會,習近平突破10年任期限制,得以繼續連任之後,川普又按下貿易戰的第二個按鈕,引爆中興電信的經營危機。這讓外界看到貿易戰爭奪的核心利益,就是5G通訊的全球主導地位。中國在5G國際標準競賽的劇烈競爭中展現超強企圖心,動員國內所有資源,中國工信部原本的時程是2020年5G商轉,中國移動硬是將期程提早了1年。
5G網路真正的價值不只是快速傳輸,更在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的應用,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龐大的消費、醫療健康、交通等活動,成為發展人工智慧養分十足的沃土,加上極權社會,「國家安全」的價值遠高於「個人隱私」的保護,中國不像歐洲與美國的民主社會,在發展人工智慧所需要的個人行為資訊蒐集上綁手綁腳,可以放手在5G的通訊基礎上發展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5G是中國超車美國最重要的利器,也是中美大國對戰,除了北韓、台灣、與南海之外,看似無形,卻是最重要的戰場。
行動通訊具有全球獨占的特質,一旦取得主導,所有國家都必須採用主導者的規格,主導者也會取得網路與通訊晶片內的資訊權,過往無線通訊的規格掌握在美國與歐洲電信廠商手中,但是歐洲電信廠商這幾年被華為與中興通訊鯨吞蠶食,市場龍頭地位已經拱手讓出,華為等中國廠商在5G研發超前已經沒有疑義,如果順利將5G提早商轉,並且協助第三世界國家全面跟進,中國藉著5G超車取得全球霸主地位,將指日可待。
川普對中興通訊發出致命的制裁,赤裸裸警告中國在網路通訊的推進將帶來重大災難之後,立刻展開全面的貿易制裁,先是在6月宣布第一波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的懲罰性關稅,接著升高到第二波2千億美元,9月7日又再揚言對剩餘的2,670億美元進口貨品進行第三波報復。第一波50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已經在8月23日全數落實,第二波的2千億美元則在9月6日完成公眾意見徵詢的程序,即將正式啟動,美國白宮步步進逼,完全沒有縮手的跡象。
中國股匯市跌不停 厲行去槓桿政策
在金融市場,美國的施壓也造成上海與深圳股市不斷下跌,以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外加中國對外金融窗口的港幣長期頂住貶值底線。從年初至9月中旬,中國上證綜合指數跌幅高達19.69%,在所有亞洲股市中跌幅最深,敬陪末座,連帶香港跌幅約12%,僅次於上海、杜拜與菲律賓。人民幣匯價從3月底的6.28人民幣兌1美元,一路貶值到6.93,之後雖然在人民銀行的調控下穩住止貶,半年的貶值幅度高達9%。
但是,中國畢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年6.7%的經濟成長,總量遠超過美國日本與歐盟國家的加總,而且鉅額的出超也還源源提供相當的火藥,足以與美國進行持久戰。
習近平從去年9月之後,對國內經濟進行快速調整結構的經濟政策,特別是面對貨幣超發所存在的金融泡沫,進行了嚴厲的去槓桿政策,務必避免泡沫破滅引發所謂「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的系統性風險。但是在元月與3月的兩波貿易攻擊之後,資金緊縮造成內部強大的壓力,包括政治、經濟與金融的緊縮全面升高,迫使人民銀行在6月23日宣布高達7千億人民幣的「定向降準」,包括5千億人民幣透過中大型銀行釋出,以「債轉股」方式挹注資金;以及另外2千億人民幣透過郵政銀行與中小型地方銀行釋出,專門提供小微企業資金,央行從去槓桿轉為寬鬆,為大陸爭取了打長期戰的空間。
同時, 習近平也全力維持國內政局的穩定,避免擴大黨內歧異,一個不為外人注意,卻具有高度意義的政策,就是6月之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餘額突然暴增。原本在去槓桿的政策主軸下,地方政府債券在今年第一季發行萎縮,元月至3月僅發行了2,500億人民幣的地方債,但是6月之後口子大開,7月單月發行餘額高達7,569.5億人民幣,8月更創下8,830億人民幣的歷史新高,9月預計會在9千億人民幣之上。
財政部大開資金閘門,允許地方政府發行鉅額的債券,將銀行體系的資金大量挹注給地方政府,避免地方政府因為錢荒而產生政治後座力,今年預計讓地方政府增發4兆人民幣的例行性債券,外加1.35兆人民幣專款專用的「地方專項債」,總計超過5兆人民幣的新發地方政府債券,穩定國內局勢,也是外界不易得知的重要政策。
預行模擬各種狀況 穩定台灣經濟金融
貿易戰炮火隆隆,卻離勝負仍然很遠,進入10月之後,北京即將召開19大四中全會,這是中國共產黨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政治會議,今年必然聚焦在貿易戰,凝聚回擊的戰略;而美國則在11月6日舉行期中選舉,將會改選三分之一的參議員以及所有眾議員,這是川普上任後的第一份期中考,攸關川普強硬路線的後續力。
在美中雙方重新整軍,組成新的政治隊伍之後,貿易戰即將進入第2年。美中戰略方向已經確認,北韓、台灣、南海三個實體的戰略目標,外加5G通訊霸權的權柄,標的不會改變,但是施壓與衝突的戰術則會因為兩國國內的政治情勢而改變,可以確定的是,對峙不會瞬間消失,甚至還會繼續升高,金融市場作為戰爭勝敗的溫度計,還會不斷出現劇烈的波動。
台灣在大國對決中,主導的空間不大,兩隻大象互鬥,夾在中間的小白兔一不小心就會慘遭踐踏,我們的製造與貿易廠商除必須維持靈活的彈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場的安定。
建議中央銀行應該進行一次徹底、針對股匯雙市與所有金融機構的「金融漢光演習」,模擬人民幣劇烈震盪或是全球股市出現突發性的衝擊時,台灣的金融業與股匯市能夠承受的風險,這套金融漢光演習恐怕得納入國安、外交、與兩岸團隊,就10月中美政治重組之後可能出現的情境進行演練,進而擬定「十八套劇本」。經濟與金融安定,是台灣的立國之本,既然是夾在中美之間的小國,我們必須保持靈活的身段,才能在滔天巨浪中避免淪為波臣,進而滿載而歸。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