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卡爾森創造第一台乾式複印機,他的專利在十年後孕育了影印機。
哈洛得放棄相紙生意,與卡爾森合作,租賃制「全錄」於焉而生,更催生了後來的電腦!
如果你是一個馬術高手,卻找不到一匹馬可騎,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卻是叫你去放牛,人生如此,怎麼辦?
切斯特.卡爾森(Chester F. Carlson)是瑞典裔美國人,一九三○年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畢業。時逢美國經濟大蕭條,他好不容易進入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助理。他的部門負責申請專利,而他需要填寫一份又一份表格,製作一張又一張設計圖複本。
這份工作壓力很大,稍不小心,寫錯字或畫歪一條線,整份就得重做。而且卡爾森有重度近視加關節炎,大量用眼和久坐,對他身心消耗很大。
用「複寫紙」一次複寫數量有限。用「油印」味道臭,藍晒效果也很差。還有一招,利用照相技術來複製,但照片要經過暗房顯影、定影、乾燥,過程中用到太多化學溶液,最後打印也要好幾個鐘頭,太貴、太慢、太麻煩。
改善效率 高材生創乾式複印
卡爾森沒有被挫折擊垮,他開始研究有關攝影與照明的資料,看到一篇光導電的報導,說硒(Selenium)如果曝露在光線下,會改變它的靜電性質。卡爾森想到,如果將粉末灑在帶有電荷的圖像表面,就可以將圖像印在紙上,原理就是電子照相。
原來的照相法最大的缺點就是「溼」,因為有化學藥劑,需要時間晾乾。改用粉末,就可以直接「乾」,不用等。他腦中燈泡瞬間點亮,有了乾式複印機的初步構想!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卡爾森用墨水在玻璃板上寫字,再用一塊金屬板塗上硫磺,用棉布摩擦金屬板,產生靜電。再將金屬板放到玻璃板下面。用燈光照射三秒,金屬板上就出現他寫的字。再用一張蠟紙,往金屬板塗有硫磺的表面一壓,世界第一張被複印成功的影本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