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不必然伴隨估值狂飆、市場並非完全有效率、總經數字有時候不是你想的那樣。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投資者可還記得10年前那場金融災難的教訓?
二○○八年九月十五日,美國雷曼兄弟投資銀行(一八五○~二○○八)聲請破產,成為美國史上最大破產案,當天道瓊、那斯達克指數分別下跌四.四%、三.六%,為○三年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天。之後引發一連串連鎖效應,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史上第二度跌破淨值,引動超過一四○○億美元的賣壓,房地美及房利美的國有化,以及AIG的紓困,然後股市開始崩跌,迎來史上最大蕭條。
早在同年三月十六日,其實徵兆已現,當時在聯準會鼓勵下,摩根大通銀行以每股二美元收購貝爾斯登銀行,這已顯現危機存在了,但並未警醒投資人。這段歷史,投資者此刻必須恢復記憶,才能保住元氣。
「除非經由記憶之路,人不能抵達縱深。」(中國財經作家吳曉波著作《激盪十年,水大魚大》序言),十年過去,資本市場重回榮景,指數亦創歷史新高,處在歷史高點的當下,投資人可以從○八年的金融海嘯中學到以下教訓並鑑往知來:
一、市場並非完全有效率,投資必須細膩。
電影《大賣空》中的真實主角麥可.貝瑞,在○三年便發現不良債權正大量經由投資銀行以再包裝形式發行,他與許多優秀避險基金就以買入信用違約交換(CDS)的方式提前放空連動債;與此同時,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持續將評級BB-(垃圾級)的二胎房貸包裝成抵押債權組合(CDO),美其名為分散債權,誤導信評機構(穆迪、標準普爾)將其評為最高AAA,使垃圾債得與美國公債同等評級,吸引當時世界最大保險公司AIG、歐洲和新興市場的保險公司相繼買入,大幅壓低利率使房市泡沫延續。
麥可.貝瑞和這些投資銀行做這些動作時,股市及債市皆無異常,證明市場並非如想像中的會效率極大化,這就是投資者必須非常小心的。一個非完全有效率的市場情境,如不細膩,就會大受傷。人為的操弄使原本早該破裂的泡沫被吹得更巨大,直至○八年才全面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