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五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倫敦通過興建下水道系統的法案。今日人們不用經歷恐怖的霍亂疫情,除了感謝S型彎管沖水馬桶的發明,更要歸功於下水道系統。
我們今天能不被自己的糞便臭死,要感謝很多人。功勞最大的有三位,第一位是約翰.哈靈頓(John Harington),他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教子,發明了新奇的東西「沖水馬桶」。
哈靈頓在屋頂設計蓄水池,接水管到馬桶,一拉把手,水就灌下,把屎尿沖進化糞池。哈靈頓說,女王好奇試用後,跟他訂製一座。沖水馬桶在里士滿宮安裝完成後,很快就被擺著不用,原因是女王嫌沖水的聲音太大,所有人都知道她在上廁所。更討厭的是,沖馬桶的水要沖走,管子要連到糞池,中間沒有閘門,水能沖下去,臭味也能順著水管傳上來,搞得滿屋臭氣。還是老辦法管用,大號小號叫僕人處理,眼不見為淨。
人類一直用老方法處理排泄物,就是丟到自己看不見的地方。農村,丟到屋外或堆肥;城鎮,沿河丟到水中,讓它順流而去。離河邊遠的地方,一樣丟到屋外,反正倒楣的是別人。從一世紀的羅馬,到十九世紀的北京,走路要小心踩到屎尿,還要當心頭上,不知幾時「黃金」從天而降。
跨時代發明 無法撐起市場
第二位要感謝在一七七五年登場的亞歷山大.康明(Alexander Cumming)。他是倫敦的鐘錶匠兼發明家,精通複雜的機械裝置。他把沖水馬桶的水管折成S型,讓水卡在管子折彎的地方,臭味會被水擋住,不會順著管子傳上來;每次沖下的水會取代前一次沖下的水,時時保持乾淨。康明的創意無懈可擊,但當時完全沒有市場。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