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為他人做事,然而所有人都是天生的創業家。記得2014年第5屆社會型企業世界年會上,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暨格萊珉窮人銀行創辦人尤努斯博士號召「我們不是找尋工作的人;我們是給予工作的人!(We are not job seekers;we are job givers!)」,現場的一位23歲的孟加拉青年親身上台證明這不只是口號,令我印象相當深刻。
文/掌握成功管理學院院長暨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執行長王絹閔
「忘了工作這件事吧!工作已經是一個過時的概念。」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
開啟年輕人創業天賦
這位青年創業家叫做Md Yeasin,是孟加拉尤努斯中心運行多年的「Design Lab」第15屆的冠軍新創業家。他運用手邊簡易的工具,僅花10分鐘的時間,用廢木板材就釘出一個精巧的作品-一個名為彈戲盤(Carrom)的傳統古玩,廣泛流傳於南亞與東亞諸國。
Md Yeasin的製作速度令現場的我們十分驚訝,然而,一個問題浮現我腦海裡:光憑技術就能創業嗎?這時在台上的尤努斯博士開始說明道:「Design Lab讓每個人發想自己的商業計畫、修正,我們評估後,借出資金陪伴他們解決問題。Md Yeasin向格萊珉信託(Grameen Trust)借了一筆錢,2009年買下工廠進行改良,如今已經有4個穩定的員工。」
這位進取的年輕人補充道,他母親是格萊珉銀行的借款人,格萊珉的信條無形之中成為他們家庭成員每個人的習慣,感謝尤努斯博士與格萊珉帶給他機會能有所發揮。見證這樣成功的小故事,我相信格萊珉所做的不僅僅是借貸、提案交流,創業成形的關鍵肯定在輔育的過程,除了企業經營的執行面,格萊珉似乎更重視思維的改造。
從Md Yeasin眼神散發出的堅定及自信,是已被塑造完成的創業家精神及專注解決問題態度的體現,我心中不禁有個想法,這就是我們可以複製的「專業」。
一直在成功之路卻不自覺
在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與大學尤努斯社會型企業中心合辦的I am here!學生提案競賽中,我作為評核導師出席,見識到不同學校及學生的風俗文化差異。
其中一組學生令我記憶猶新,他們預計經營生產結合文創的甜點、茶品,行銷宣傳與產品特色鮮明,估算營業額約每個月2萬,可以打平成本還有些微收入。然而,此理想化的估算幾乎是普遍提案團隊共同的現象,缺乏精準的財務規畫與具規模性的獲利模式。由於學生沒有商業界的實務經驗,美好的點子天馬行空之後,若流於現實無法生存的窘境將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此時,來自學界、產業界前輩的輔育導師團以經驗及專業的引導修正機制尤顯重要,基金會在I am here!創業提案後,將尤努斯博士規劃的社會型企業創業9大步驟融入輔育系統,使創業家思維及企業營運技術能深植青年創業家的心中,協助商業計畫得以完全轉化為自給自足、永續生存的社會型企業。
尤努斯博士曾說過,創業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然而,傳統教育灌輸孩子們努力念書、考試,最終進入好公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刻板的思維與安排使孩子們失去掌握自己未來的動力。加上資本主義加劇貧富差距使生存環境嚴苛、市場飽和造成創業條件提高,新一世代的年輕人面臨與上個世代截然不同的壓力與挑戰。
幸運的是,若創新創業真的是每個人的潛能,只需要正確的引導就能發揮出力量。成功之路最初往往是看不到盡頭全貌的,只需要勇敢往前走,我們上一個世代是探照燈,期待能陪伴每位在路上的年輕人最終撥雲見日!
備註: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目前已協助6所大學成立尤努斯社會型企業研究中心(Yunus Social Buisness Center, YSBC),今年也開啟I am here!創新創業幸福圈計畫,鼓勵青年學子進行社會型企業的創業提案。本基金會更設立社企特別獎2名,分別提供獎金6萬元與前往孟加拉尤努斯中心向尤努斯博士學習的等值6萬元實習機會。
進一步了解》http://bit.ly/2mqRZ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