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首日反應不如預期,讓眾多通過融資平台募資的獨角獸公司,連帶受到檢驗;其中,背後大股東在IPO後逢高變現的壓力,很可能讓獨角獸變成「毒角獸」。
七月九日,中港台三地股民都睜大眼睛,看小米上市首日後的股價表現。作為在香港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上市企業,也是二○一八年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排行第三的獨角獸企業,小米上市成敗,不但攸關中國獨角獸企業的估值,同時也是中國獨角獸正式面臨考驗的新里程碑。
六月二十三日,雷軍率領七位元老級企業團隊,在香港舉行IPO(首度公開發行)國際記者會,雷軍在台上意氣風發,因為八年前從吃小米粥引來的創業靈感,小米從銷售智慧手機起家,短短四年就成為手機銷售的榜首,年營收突破一○○億美元,一七年小米手機銷售九一○一萬支,今年第一季也銷出二八○○萬支,成為全球第四大智慧手機品牌廠。
除了智慧手機,小米也建置了IoT平台,超過一億台的智能裝置,去年IoT(物聯網)及生活用品銷售金額二三四億元人民幣,已占總營收額的二○.五%。相較於兩年前,智慧手機占八成,物聯網裝置只占十三%,難怪國際投資機構認為,看小米不能只看冰山一角,還要看海底下的冰山,就是逐漸扮演重要角色的物聯網裝置;更何況小米擁有一.九億MIUI(小米手機系統)活躍用戶,去年營收九十九億元人民幣,成長五一%,這才是小米海底下精采的部分。
這次深圳行,我特別到小米專賣店,現場擠爆,我看到廚房智能淨水器標價一四九九元(人民幣,以下同),七十五吋小米電視八九九九元,一五○吋九九九九元,還有小米手提箱、行李箱、筆電、路由器、腳踏車,體重機九十九元,手環一六九元。從小米專賣店的展示,可看出小米已從智慧手機轉型為物聯網裝置的IoT企業。
小米7月9日於香港上市,惟最終超額認購僅八倍,首日股價不如預期。(圖片來源/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