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20)經濟日報頭版以顯著篇幅説FII效應,26家台企搶登A股,不覺譲我想到2008年7月30日由國台辦與富蘭德林共同舉辦了一場座談會,在上海金茂君悅酒店,那天來了400多位台商,台灣的媒體報導說有300家台資企業要在A股市場掛牌,如今事過10年,有出現300家台資企業在A股上市?
這次郭董獲得中國証監會禮遇通關,FII可能成為上海交易所的旗艦企業,但大家要想想,是不是每一家企業都是鴻海,每一家企業都是FII?這次FII快速道關上市,已引起當地媒體酸溜溜的嘲諷,未來還會有誰能享有這個禮遇?
二是企業競爭仍得看基本面,本益比高只是一時,如果沒有競爭力,到那裡上市也會沒頂。像台資企業最早有國祥製冷、晉億、斯米克、漢鐘等,到今天只能算平穩,沒有因為在A股上市而飛奔!
三是每一個市場都有自己的特色,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型股比較活躍,A股以顯著的大型股為主,如果企業不具足夠的競爭力,上市也使不上力,反而是人親土親,在自己的市場比較容易受青睞。
不過A股市場向台股招手,台灣的金管會必須更努力做多,這一次美股回檔,台股已成全球強勢市場,這算是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