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諷刺享特權聲浪下,富士康互聯網(FII)最快4月「跑步上市」,而當「T+A」效應全面化,台灣優勢在哪裡?資本市場會不會有被掏空危機?
一項關於兩岸資本市場未來競合攸關深遠的上市案,三月八日正式拍板定案,由台灣第二大市值企業鴻海分拆出來的富士康互聯網(FII),獲得中國證監會全票審核通過IPO(首次公開募股)案,可望四月正式在上海交易所掛牌上市,而FII上市後,對兩岸資本市場會帶來怎樣的巨大撞擊?這可能是台灣資本市場發展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很重要的大事紀。
FII這次的IPO寫下很多新紀錄,一個是FII走的是「即報即審」特殊通道,中國深滬A股的IPO程序,耗時十五個月,有的走完整個程序就長達三年,FII只花了三十六天,寫下了中國資本市場最火速的通關紀錄,比FII更早排隊的重量級互聯網企業,如滴滴、美團點評都在排隊,FII卻火速通關,難怪中國的媒體都睜大眼睛在看。
在中國證監會審查前夕,中國本地媒體就提出四大質疑,一是FII的快審通關,超越中國證監會成立未滿三年,不准上市的法規;二是母公司二○一五年及一六年淨利是不是全來自子公司?三是未詳細揭露前五大供應商;四是財報揭露三年內被裁罰十五次,顯然當地媒體對FII上市仍多所疑慮,這次FII在三月八日迅速獲得全票通過後,陸媒更以「插隊保送」、「跑步上市」、「光速IPO」的形容詞來諷刺FII這次獨享特權。
不過中國證監會也表示,FII能獨享快速通關,這是中國政府全力扶持獨角獸企業的政策獎勵,中國鎖定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及高端製造的四大領域獨角獸,政府會給予快速通關優遇,FII屬於高端製造的重大項目,因此能獲得快速通關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