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北京三聯書店的前總經理沈昌文)要出回憶錄,我訪問他,幫他整理一些自己著筆較少的地方。他因為幼年家道中落後寄人籬下,加上後來當金鋪的學徒,又在夜總會裡做過僕歐(Boy),所以很早就見過一些場面,體會「識相」之道。四十九年後,他進了出版業。又因為是無產階級工人的背景,所以被分配給一些出版界大老當祕書。
說是當祕書,主要是「生活祕書」:安排這些人的行程、派車,並且處理他們在辦公室裡的大小瑣事。沈公這些都做得十分細緻。他說每當為哪位領導派了車,他絕不只是跟司機確定了就算,還一定會趕在領導出門之前到他家附近,親眼確認車子抵達,直到車子載人出發才算。他還會注意各人的用筆習慣,是否愛說哪種外語的習慣等等。
我知道這段經歷對他後來成為真正的編輯,並晉升為三聯這種大出版社的一把手很重要,就請他歸納一下做祕書的心得。沈公的總結是:「盡心伺候,察言觀色。領會意圖,有所發展。」前兩句明白,我請他再多解釋一下後面兩句。
沈公說:當祕書的要老闆交代你什麼才去做,就沒意思了。當祕書的,一定要做到老闆還沒交代你,你就知道他會需要什麼,先準備好,然後等他一開口,你就說這已經準備好了。這就是「領會意圖」。至於「有所發展」,就是一方面你要讓老闆看出你可以盡心盡力地做好這些「僕歐」的工作,但同時也要讓他看出你絕不僅僅是做這些服伺他的工作的人,因而會留意、安排你未來的發展。
沈公舉他的實例。他當祕書的時候,不但學會看懂領導們的開會議程,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也當參與開會的人來看待,暗地準備如何在會議上適當地發言。他拿開會的議題,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事情,好幾天前先做功課,去出版社的圖書室查資料,尤其會私下看一套蘇聯的百科全書。那套百科全書不但有條目本身的知識,還有個好處是,每一條開頭都先註明這個條目和馬恩列史思想相關之處。
然後,他會在會議中耐心地等候一個適當的時刻,在全場人都需要一個說法的時候,拋出他透過事先功課而得出的答案。「並且,要拋得若無其事,讓人莫測高深。」沈公回憶少年時候的身手,笑咪咪地很得意。「所以大家都很意外,說沒想到我讀書讀得這麼多。」這麼一個少年,會越來越被上級賦予更重要的任務,以及他自己從逐東擊西的閱讀過程中,一路養成編輯所需要具備的雜家的眼界,也就可以想像。
「你必須從做僕歐開始。但也要一面做僕歐,一面努力發展自己。」沈公加了這麼一句。
我記得多年前台灣流行一種「非什麼」的說法。「非肥皂」就是有肥皂的作用,但又不是肥皂,等等。沈公的話,讓我想到他說的道理可以稱之為「非僕歐」。
而「非僕歐」的道理,顯然並不只適用於做祕書工作的人。做任何工作,從底層開始的人,都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