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應邀觀賞「推倒白宮的男人」試映會,對於這部重現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森「水門案」歷史的電影,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地表最強男人」連恩尼遜的精湛演技,還有一個一直很關心的面向,台灣企業普遍存在、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的公司治理議題。
電影裡談的是公部門的政府治理問題,當時擔任聯邦調查局(FBI)副局長費爾特由於不滿高層的濫權介入,堅持FBI的傳統價值,私底下向媒體一連串爆料。費爾特是推倒尼克森總統的「深喉嚨」,也是揭露政府違法運作的「吹哨人」。
這種發生在公部門的情節,在台灣私人企業也不時出現,只是沒有被報導出來而已。近來,永豐金控陸續發生違約超貸,但內部吹哨人不僅曝光,甚至還被公司解除職務,才讓大家對吹哨人的保護有更多關注。
所謂的吹哨人,指的是揭露組織(包括私有企業、公共組織)內部非法或不正當行為的人。但大家都清楚,在群體中唱反調,原本就已經很不容易,被視為「抓耙仔」的吹哨人,不僅要冒著丟掉工作、背叛長官、甚至還有利益組織的反撲與官司訴訟等風險,沒有超凡的道德勇氣,很難做到。
但是,吹哨人之所以仍屢見不鮮,正是因為許多正常該有的機置,從內部企業規範,再到稽核、監察人、獨董等各種設計,若一旦都失去功能,當專業經理人誠實面對內心的道德信念與組織的傳統價值,在天人交戰一番後,選擇做一個對抗組織的「吹哨人」,也許是對長官的個人背叛,但卻是對整體組織的忠誠,這種顛覆傳統組織與個人利益的反思力量,是許多當權者需要畏懼的。
大家都知道,對岸中國大陸在媒體發展上一直很弱勢,社會長期缺乏第三權的制衡力量,但主管機關嚴刑重罰,仍對公司治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嚇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