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新領導人接班後,更重視決策的制度化,也更會尋求組織內部共識,結果是投資決策出現「大贏」或「大輸」的機率都會降低,原因出在哪裡?
無論是否家族企業,新的領導者接班後,決策的制度化程度勢必大幅提高,亦即是重大決策必須經過更審慎的分析、內部需要追求更多的共識;而決策或投資的結果則更為穩妥,亦即是投資決策出現「大贏」或「大輸」的機率都會降低。
此一現象,是因為接班人和創辦人對決策的風險承擔水準大不相同。創辦人的風險承擔程度高,面對重大決策,也很少需要幕僚或外部專家的協助,也不必經過大家討論,其原因如下。
首先是對企業內外的了解。大部分創辦人深入耕耘數十年,對組織內的技術、業務、生產等細節瞭若指掌,對客戶及供應商也十分熟悉,加上過去的成功經驗,造成自信心很高,決策自然果決,不需要參考別人的意見。通常接班人對內外業務的了解,遠不如創辦人,面對重大決策時,就更需要集思廣益。
其次是外部網絡關係帶來的資訊優勢。與決策有關的許多重要關鍵資訊,其實都來自高階層的人際網絡。創辦人在產業中經歷久、地位高,知交遍及各產業甚至政府機構,而且往來者多為擁有獨特資訊的高階人員,長期互動下,這些創辦人比組織內任何人都消息靈通。接班人即使已成為正式領導人,但在社會網絡與消息網絡的建立上,通常還要一段時間。資訊廣度及深度,也影響了對決策的自信心。
第三,是權力。創辦人通常可以一言九鼎,即使決策錯誤,內部也沒有什麼人敢究責。接班人則必須面對持有股分的兄弟,或過去位階相同的高階主管,若決策錯誤,所承受的壓力當然比較大,因此在進行重大決策時,不僅需要幕僚甚至顧問的規畫分析,也需要取得大部分相關人士的共識。這樣一來,決策的結果當然會比較慎重或保守,決策時間也比較長。
第四,許多接班人過去長期擔任創辦人的副手,因此無論是家族第二代或專業經理人,都可能缺乏制定重大決策的經驗與魄力,接班後更重視決策的制度化、講求投資報酬率、尋求組織內部共識等,也極為自然。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 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