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定向降準,將更多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幫助中小企業。筆者認為,這次定向降準是微調貸款走向,中性趨緊的貨幣政策基調並沒有改變。
中國人民銀行在九月底宣布,針對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實施定向降準,令在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達到一定標準的金融機構得到流動性優惠。符合央行在普惠性貸款比率上規定兩個檔次者,分別可以享受在法定存準率基礎上,下調○.五%、一.五%。
-
普惠性貸款比率修訂:普惠性貸款比率分為兩個檔次,第一檔次是普惠性貸款增量占全部新增貸款 1.5%,或普惠性貸款餘額占全部貸款餘額 1.5%的金融機構。第二檔次是普惠性貸款增量占全部新增貸款 10%,或普惠性貸款餘額占全部貸款餘額 10%的金融機構。 所有比率以今年全年借貸資料為準, 2018 年據此實施降準。
這基本打消了市場全面調降存款準備金率的希望。央行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沒有全面放寬流動性的意思,中國不缺流動性,只是流動性的走向不合理。這也無視了最缺少流動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央行無意用短期政策手段解決結構性流動不均衡,貨幣政策也不願為投機熱錢背書。
自從去年下半年,央行的貨幣政策總體上中性趨緊,不過今年年中開始,央行有選擇地注入流動性,市場利率有所回落,也激起了部分人士對降準的期待。此次央行舉措,重點不在於它做了什麼,而在於選擇不做什麼。中國人民銀行堅定地表示,去槓桿、防風險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貨幣政策基調仍是中性趨緊,只是政府希望將更多的銀行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尤其是幫助小微企業和三農經濟。
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是近年熱錢的主要源頭,債務比率增生的主要溫床,人民銀行從一開始就將其排斥在本次降準之外,可見貨幣政策制定者防風險的決心。
最有趣的是,過往所有降息降準均是宣布後立即生效的,這次卻特意留下三個月空檔,屬於政策創新。能不能受惠,一切看銀行自己的努力。這種在驢子眼前掛稻草的作法,不僅在中國是首次,在世界其他國家好像也未見。當然,央行的貨幣政策在正常情況下應該面向整體經濟,讓市場決定資源如何配置,但是全世界目前都面臨資金棄實業重炒作的窘境,央行選擇性介入也許是不得已而為之。
人民銀行向普惠性借貸傾斜,究竟能幫到實體經濟多少,只有時間可以給出答案。今天的中國經濟,面臨著結構性錯位,成本暴漲。重振民營經濟,需要營商環境上的重大改善,並非貨幣政策靠一己之力可以蹴就。周小川已是世界上資歷最老的央行行長了,離別之際再出新招也算是一個交代,不過經濟走向新的繁榮,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