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底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後,近3年來,台灣的實驗教育有如雨後春筍,成長速度驚人,連台北市也不例外。從許多面向來看,台北市的實驗教育具有指標意義,從這波新立案的機構,更可觀察出重要趨勢。
文│羅梅英
106學年度甫開學,台北市實驗教育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從去年只有1家台北影視音,1年內快速成長至7家,新立案機構包括:長華蒙特梭利、台北史代納、濯亞國際學院、學學實驗教育、同心華德福、無界塾等6家。
「實驗教育三法」在2014年底通過,近3年的時間,實驗教育如百花齊放,成長速度快得驚人。連因為考慮升學競爭問題、跟進腳步較晚的台北市也不例外。
台北市教育局局長曾燦金表示,1997年他還在當國教科長時,破天荒有4個學生申請在家自學,而後通過「國民小學適齡學童申請在家自行教育試辦要點」,為學生自主學習揭開序幕,如今,看到實驗教育如此蓬勃發展,令人欣喜。
台北市實驗教育具有指標意義
近2年,台北市就讀實驗教育的孩子逐年攀升。104學年度自學(包括個人、團體及機構)的孩子為867人,105學年度成長為1247人,成長幅度高達44%。而106年自學學生有1398人。
曾燦金指出,根據台北市政府所做的施政滿意度調查,有70%的市民贊同推動實驗教育,63%家長考慮嘗試實驗教育,比率非常高。
從許多面向來看,台北市實驗教育具有指標意義。從這波新立案的機構可觀察出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