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六月十一日,美國心理學教授亞倫發表一個長達十年的研究報告。他發現,十三歲在朋友眼中很酷的孩子王,長大後,多數卻被社會認定是失敗者。
孩子四歲可以看未來,此外還有哪個年紀有指標性呢?二○一四年六月十一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瑟夫.亞倫(Joseph Allen),發表一個長達十年的研究報告。他們找到一八四位十三歲、各學校最「酷」的孩子王,記錄他們的行為,然後看看他們二十三歲時還「酷不酷」?結果呢?他們都不酷,而是命運對他們很殘酷!
青少年搞叛逆 博取高人氣
十三歲叛逆期的孩子只在乎自己在朋友眼中的「江湖地位」。但要怎樣取得江湖地位呢?耍酷!怎麼耍?有兩招:一、不守規矩。蹺課、逃學、抽菸、喝酒等,老師越不准,他們就越要做。禍闖越大,地位越高,尤其是搞男女關係。戀愛人數越多、性行為尺度大,是最閃亮的勳章;二、霸凌同學。男生拉幫結派、女生結團組圈,欺負、排擠弱小。
亞倫的報告顯示,高人氣的青少年有共同特質:一、愛打扮;二、有多次戀愛經驗,且很早就發生性關係;三、情緒起伏大;四、不守規矩。以上行為讓他們看起來像成熟大人,但其實只是「假性成熟」的小孩。
亞倫指出,這些十三歲的酷小孩,在追求人氣的同時,錯失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亞倫說:「對於青春期而言,真正的發展成熟,是你有能力成為一個善良、忠實的朋友,做事認真且負責。」而酷小孩在青春期,卻因「假性成熟」而迷失方向。他們以為情緒化、有問題行為就是酷,而不知道正在給自己挖掘冰冷的人生。
十三歲的酷小孩,因為錯過學習,到了二十三歲,根本無法上大學,更無法修習專業技能,因此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加上習慣無法抗拒誘惑,又無法發展良好人際關係,這許多「無法」,多半出現酗酒、嗑藥、吸毒和犯罪行為。
他們雖已成年,但還活在十三歲,只有用更極端的方法展現酷,可以吹噓的常是一晚喝多少瓶酒!這時周圍已沒有其他小孩,社會可不會認為他們很酷,而是失敗者。鶴立雞群,並不是鶴高,而是雞矮,等到周圍都是長頸鹿,鶴呢?
報告顯示,當年的酷小孩與不酷小孩相比,到二十三歲,有酗酒和抽大麻問題的多四○%;有犯罪行為的多二二%;有人際關係問題的多二四%。酷小孩長大後十分不快樂,他們總是抱怨配偶不知道他們有多酷,江湖地位有多高!
你會問,不是有很多大老闆,沒讀過大學,且從小很調皮,是學校的頭痛人物嗎?難道不是反證嗎?這牽涉另一個心理學的問題。
有多少爸爸說自己是「校隊」?有多少媽媽說自己是「第一名」?有多少人說自己前世是「法國公主」?每個人都想自己「酷」。成功的人並不想告訴你,他小時一點也不酷。如果小時候很酷,現在又如此成功,好像他的成功更傳奇。對吧?但真相是,「記憶」中都有「想像」的部分,沒有人會「想像」自己少年時,如同一杯白開水,一點兒都不引人注目。
我們習慣以為「搗蛋的孩子較聰明」,但這與「黑道講義氣」、「律師是吸血鬼」一樣禁不起真相的撞擊。長期以來,越是公認的「以為」,越是會被「證據」的榔頭敲得粉碎!
心理學教授亞倫認為,叛逆期的孩童若刻意耍酷彰顯自己,恐會影響自己的未來。(圖/達志)
成功大人的特質:被喜歡
酷小孩長大後
瑞典有個大規模的研究,以一萬名小孩為對象,追蹤四十年,發現成功的人,主要共同特質是「被喜歡」。不受歡迎的人,即使有高強的學習成績,也會處處碰壁,而這些牆壁不是別人蓋的,恰恰是他自己建立的,而且隨身帶著走!
那十三歲不酷的小孩怎麼辦?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助力,如亞倫所說:「要讓青少年了解,即使不和其他人做一樣的事,還是可以很酷。」
我們要教導孩子不用急著耍「酷」,你不用是天才,但要能與人合作、主動幫助別人,絕對不在團體裡搞破壞。同學都喜歡你,不是崇拜你,不是以為你很酷,更不是怕你。這樣孩子的未來就會很愉快。
耍酷、裝酷、搞酷、期待被按「讚」,是十三歲開始成長的誘惑,如何滿足自我表現的慾望,同時又學會抗拒誘惑,懂得自我控制,是十三歲來臨時要教會孩子的事!簡單說,你要做在學校一點兒都不酷,但人人喜歡的「哈利波特」,還是要做「跩哥.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