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陳立宏確診為腦癌第四期,2017年6/21日他不幸病逝台北榮總。有人說:陳立宏的罹癌情況,即使買了保險也無法負擔。其實,只要懂得進行保單規劃,是能轉嫁風險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保險該怎麼買,才能成功轉嫁癌症風險?六個面向,讓小花平台保險顧問為你細說分明。
一. 不幸患病時,有富爸爸幫你出醫藥費嗎?
罹癌後,陳立宏每月醫藥費開銷多達15萬,除了房貸外,他還必須負擔2個女兒的教育費,經濟負擔沉重。雖然,有名嘴、政黨朋友先後為其資助募款約1千萬元,陳妻因為不想背負人情壓力而賣掉房子,據說,可能因此讓他意志更消沉,病情才會急速惡化。
二. 癌症新療法花費驚人
過去人人談癌色變,現今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抗癌症方式也越來越多元、有效。從前,醫界常用四種方法: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但現今更是多了第五種方式:「免疫療法」,這被視為是癌症患者的新救星。由於免疫療法藥物的作用是活化免疫細胞而非殺死癌細胞,因此具有能夠治療多種癌症的特性,其最大特色是可以單獨使用,且治療後若有效則不再復發。
雖說如此,免疫療法也並非適合所有癌症病患,有效反應率約占兩成多,藥費更是驚人。從早期每月藥費近50萬元,到現在的20- 30萬元,這仍是大部分患者與家屬無法負擔得起的。此外,標靶藥物也相當昂貴,以肺癌為例:標靶治療一個月約20- 30萬元,療程長約1-2年,至少必須花費數百萬的醫藥費。這些費用並非全為健保給付,病患及家屬的最大治療障礙並非無藥可救,通常都是「口袋」不夠深。
三. 醫療行為改變 舊保單不足應付
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癌症險早就有買,這難道還不夠嗎?早期的癌症險理賠項目大多包含了:初次罹癌、癌症住院、癌症出院、癌症手術、化療、放療、癌症門診保險金,有些還有骨髓移植、義乳、義齒及癌症身故保險金等,但這都必須符合條款內該項特定醫療行為或保險事故才得以理賠。
然而,新式標靶治療及免疫療法,通常為注射或口服,既非手術也非放療、化療,即使住院治療通常也不會太久。除了初次罹癌保險金可以先獲一筆理賠金外,癌症住院、出院療養保險金、癌症門診保險金每日頂多1000-2000元,實在是杯水車薪,傳統的癌症險列舉式的理賠方式已不敷使用。
四. 癌症併發症死亡主因
另外癌症腫瘤隨著病情的惡化加劇,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而這些嚴重的併發症正是導致病患死亡的主因,80%-90%患者是由於腫瘤併發症而死亡,並非腫瘤本身。
腫瘤若轉移到脊椎,有可能造成脊髓壓迫症,導致背、頸痛,甚至下半身麻庳或手腳無力、屎尿失禁等,而後,超過一段時間神經開始壞死了,症狀就無法轉回。腫瘤若壓迫到胸口的大靜脈,血流不暢就會造成呼吸困難,視力模糊,其他併發症如:胸腔積水、腸胃出血、腸堵塞等。另外,有些病人在化療後有可能因為免疫力低落導致各處傷口發炎、感染造成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然而,並非所有癌症險都會理賠癌症導致的併發症,為何?
五. 保單條款大同小異 魔鬼藏在細節裡
因為保險公司是按照保單條款進行理賠的,癌症險就有2種不同條款,買錯了保險理賠金可是會變成天差地遠,舉例來說:
第一種保單條款
被保險人在本附約有效期間內,經確診為罹患癌症,並以治療癌症為直接原因,經醫師診斷必須住院診療時,本公司按投保單位……
第二種保單條款
被保險人在本附約有效期間內,經診斷罹患癌症或因其併發症,經醫師或醫院診斷必須接受住院治療者,本公司按投保單位……
小花平台溫馨提醒:
看出 2者間的不同了嗎?一個是以治療癌症為直接原因,另一個是癌症或併發症都有理賠,你希望自己的保單是哪一種呢?萬一發生癌症併發症時,你的保單真的能保障你嗎?
六. 檢視保單 建議選購罹癌一次給付+雙實支實付
先將個人保單內容、條款進行檢視,確定保障內容有足額的初次罹癌給付、罹患癌症或併發症的治療也都有理賠,若不足則有必要加強。建議選購以一次給付型的癌症險、重大疾病或重大傷病險,保額至少要在200-500萬,另搭配雙實支實付醫療險,如此一來才可補貼因癌症住院時各種高額自費項目: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藥費及手術費用,也不用擔心癌症併發症是否能理賠。
小花平台溫馨提醒:
想了解如何選購癌症險、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及實支實付醫療險,請直接上小花平台網站查詢。更多、更詳盡的保險指南都在小花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