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九月二日,八國聯軍在北京占領區貼出公告,與民眾約法4章。在聯軍整治下,街道一度恢復乾淨,但聯軍退出後,因清廷公共衛生觀念不足,街道又陷入髒亂。
聯軍沒被義和團刀槍不入嚇到,也沒被五千年中華文明震懾,他們被滿地的大小便給嚇壞了,以為攻占的是大皇城,沒想到卻是一個大糞坑!
當時北京沒有公共廁所,只有權貴家有茅房,那一般人大小便如何解決?在大街小巷解決。知書達禮的,在自家用木桶解決,然後下人往外潑灑亂倒;不在意的就在牆邊或通道,隨意解決。所以天晴時屎尿臭氣沖天,天雨時滿地泥濘夾雜糞便,那才真叫一個「路上行人欲斷魂」!
聯軍可沒經歷過這種陣仗,在找不到公共廁所,又不想入境隨俗,隨地解決下,一個個像中了妖氣,神色慌亂,其實是憋得快爆肛。
後來知道大戶人家才有「廁所」,便急著敲門要借廁所,大戶人家以為聯軍是要來搶,哪敢開門?不開門,敲得更急;敲越急,越不敢開!偶有膽大的開了門,驚見聯軍不搶、不燒、不殺、不姦,只問「哪裡可以方便?」
一旦找到廁所,鑽進去後看到茅坑才叫「文化震撼」,但能大、能小已是上帝保佑,要蹲就蹲吧!當時中國人看洋兵就算再急,也不會在街道大小便,感覺是新奇笨蛋的奇觀!
約法四章 終止街道亂象
聯軍將北京劃分為德、英、法、美、俄、日六個占領區。一九○○年九月二日,占領軍貼出公告,約法四章:
一、各區內的糧食,禁止跨界買賣。
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前三條好應付,最後一條可是很要命。若被占領軍發現家裡四周有屎尿,或有垃圾堆疊,就會被罵、被打、被罰錢。
其實不只北京,當時中國所有的城市都是髒亂汙穢,但一到洋人管的租界就不同。鄭觀應寫道:「余見上海租界街道寬闊平整而潔凈,一入中國地界則汙穢不堪。」
八國聯軍解散撤京後,北京變成什麼樣呢?《大公報》報導:「洋官經理時,街道極為潔淨,刻下則糞溺狼藉,又復舊觀矣。」「來往行人任便當街撒尿,並無人禁止。」
全部又回到從前。清廷對隨地大小便全不在意,但對聯軍維護治安的巡捕制度、各家出錢負責的道路清潔管理費等,倒是樂得照單全收。
當時不只市井小民,連所謂士大夫也只在意方便,全無公共衛生的觀念。這些人沒見過世面也就罷了,而朝廷大員、親王貝勒很多都到過歐美遊歷,看人家、想自己,難道不知道大小便不能這樣搞嗎?為什麼八國聯軍幫你推進一大步,而不順勢改革呢?其實就是既得利益者的怠惰。
政府 怠惰 不願面對改革
洋人搞的東西,對我統治有利的,留下來繼續搞。別說對我統治不利的不搞,連對統治無害、對人民有害,但對我沒什麼有利的,我也懶得搞。反正我有茅房,街上有大便又臭不到我!這樣「朱門有茅房,路有糞如山」的政權和心態,不革命,有別的路走嗎?
孫文什麼時候想革命?當他來到香港,看見才差五十里地,一樣的人民,在不一樣的管理下,就是兩個世界。其他革命志士,不也是到了日本,一看人家一樣都是亞洲人,怎麼就兩個世界呢?
我寫這個大小便,不是說中國人愚昧低等,被列強欺負活該,而是要說處理大小便不是個人的事,不是誰家的事,它是公共的事,必須透過政府的公權力,才能建構處理大小便的龐大系統。
而清廷並沒有近代政府的觀念,它停留在主子與奴才、上大人與下萬民的觀念。所以它不會花資源去處理大眾公共事務,像飲水、交通等,它都處理不了,也不想麻煩。
所以清廷的失敗是落後結構的失敗,不是中國人的屈辱,是當時活在中國之人的苦難。列強不來中國,中國百姓日子有好過一點嗎?列強來到中國,清廷是有機會改變結構,列強也想幫忙,但它總是進一步退兩步,在義和團事變中,妄想以大後退抵擋大潮流,所以難逃被推翻。
如果能換個角度看歷史,就不用背負無謂的十字架,投射不自覺的感情,模糊了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得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