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一本書,談Google怎麼錄用人才,由他們的資深人資長Laszlo Bock執筆,披露很多實驗性的做法,加上不斷自我顛覆,且使用大數據,因此在徵才的觀念與做法極其創新,甚至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和我們印象中的徵才大異其趣,也就一邊看一邊大歎,Google帝國果然是不一樣!
過去,Google堅持找「最聰明的人」,想當然爾,鎖定的人才庫是美國的長春藤大學,持續多年。可是,近年他們改變策略,出乎意外的,不再堅持用長春藤大學的畢業生。
有兩名畢業生,一名是長春藤大學的中等生,另一名是中等大學的頂尖學生,你猜他們傾向於錄用哪一位?
答案是,中等大學的頂尖學生!
Google要做的事情太多,科技的變化又太快,總有其他企業搶先一步把一些技術做成商品推上市,Google隨時必須及時因應或超越,因此現在最重視人才具備這兩種能力,一是適應力,一是團隊合作。而擁有這兩樣能力的人,長春藤大學的學生,不一定比中等大學來得優秀。
徵才,出現這樣的轉變,代表了什麼意思?
Google還是要找聰明的人,可是他們的目的不是在找「對某一樣專精,對其他不懂」那種很厲害的專家。相反的,他們更希望人才具有「通才」的特質,技術能力強,不過對於各項技術與領域,也同時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可以毫無障礙的平行移動到下一個風口。
由Google找人的方向看來,未來的人才是具有專業技術,同時可以切換至其他領域的「專業通才」。這個徵才取向,對於沒考上頂尖大學的人,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好消息,而且對於「什麼事都有興趣、都去學習」的人,更是充滿希望。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什麼都好奇、什麼都學習,不過都學到一半,常常被父母叨唸「十學九不成」、「樣樣通樣樣鬆」,也因為東學西學,以致荒廢課業,上了一間後段班的大學。可是他現在是一家網路平台的程式部主管,軟體日新月異,連年輕人都跟得氣喘吁吁,他卻是遊刃有餘,很快就能切入新的技術。可以做到快速轉換,並且在新舊融合中,提出創新的做法,這樣的人才,哪個老闆不愛?
連Google這位人資長,都是這一號典型人物!他當過救生員,在日本教過小學生英文,也在電視影集裡跑過龍套,大部分的工作在台灣人看來,都沒出息,也不正經。在進入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工作之後,不顧同儕看衰,31歲時毅然決定轉戰陌生的人資領域。最特別的是,人都已經在Google任職了,有一天他還登上Xbox「刺客教條III」單日總擊殺數世界紀錄寶座。另外,他有很多、很多、很多的漫畫書。
畢業季到了,媒體常來訪問我,什麼是「熱門科系」、什麼是「熱門工作」,其實我很想跟他們說,不要再問我這些問題,因為它們熱不熱門並不是重點,跟畢業生一點關係也沒,因為都畢業了,還談什麼科系呢?再熱門的工作,做不來也沒用。談這些問題,對畢業生來說,根本來不及,談了又要幹嘛呢?
唯一的關鍵,每一個人都必須是「熱門人才」,這個才是可以努力一輩子的事,才是需要去關心的重點!而「熱門人才」的定義,就是要擁有好奇心、熱愛學習新事物,讓自己在專業技術之外,具有通才的特質。成為一名「專業通才」,比念什麼學校或科系都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