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前則是因為偶爾才能見到孩子們,所以為了展現最好的一面,會盡量隱藏自己的想法。然而,當他們落單了,跟孩子的距離縮短之後,原本不在意的地方會變得容易在意,本來看不見的小缺點卻變成了無法容忍的大問題。
就算知道父母的想法,但父母還是有可能從原本的「家事都自己做」變成「完全都不做」,或者原本對健康有自信,表示要自己住,之後卻又三不五時打電話說「腳痛」或「胸痛」。
要是孩子跟父母保持適當的距離,雙方維持著良好關係的話,是不會太在意一些瑣碎小事的,說不定還會以「嘮叨是稀鬆平常的事」、「雖然頑固但很有父親的架式」幫他們找理由,甚至有時還會覺得這樣的父母還滿可愛的。
至於父母之前則是因為偶爾才能見到孩子們,所以為了展現最好的一面,會盡量隱藏自己的想法。然而,當他們落單了,跟孩子的距離縮短之後,原本不在意的地方會變得容易在意,本來看不見的小缺點卻變成了無法容忍的大問題。
「就算一個人他應該也沒有問題吧!」「如果跟現在的狀況一樣,那麼同住應該也沒問題。」雖然你會這麼想,但現實中事與願違的例子相當多。想知道父母是不是好相處的話,其實從平時說的話以及行動可以略知一二。因為從這裡可以發現,當他們落單時會變得令人煩心的要素。
下面列舉出七種「讓人傷腦筋的父母」類型。你的父母是其中的哪一種類型呢?
①頑固、任性的父母
口頭禪是「這樣比較好」、「那有什麼好」、「好無聊」。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說服得了他。孩子經常被強迫接受他們的意見。
②不做家事的父母
口頭禪是「不要指使我」、「我喜歡怎樣就怎樣」。不管是同住或分開住都很懶得做家事,是需要花工夫照顧的類型。如果落單的是母親,那麼在丈夫過世之後,就會完全放棄做家事,讓家人擔心。
③依賴心很重的父母
口頭禪是「我不曉得怎麼辦」、「你幫我決定」。因為沒有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喪失了自信,因此所有事情都丟給孩子的類型。平常就要建立鞏固的信賴關係讓他放心,並且在不勉強的情況下,讓父母承擔部分的責任
④感情很好的父母
口頭禪是「他不在了我要怎麼辦」、「無法忍受只剩下我一個人」。對感情很好的夫婦來說,另一半先走的話,衝擊應該相當的大。雖然知道他應該要走出悲傷,但孩子還是別對落單父母說「該振作起來了吧」,只要繼續守護他就可以了。
⑤獨立心太過旺盛的父母
口頭禪是「我要去養老院住」、「一個人比較輕鬆」。要是單純的相信父母所說的,那就不容易了解落單父母真正的想法、健康,以及經濟狀況而失去協助的時機。
⑥沒有經濟基礎的父母
口頭禪是「我想要住在鄉下」、「我會去住公營住宅所以別擔心了」。現在是在都市租房子住,但是有打算搬到生活費較低的鄉下去住,不過最後還是需要孩子金錢方面的幫助。
⑦藉由孩子來提升自我評價的父母
口頭禪是「我家小孩是在大公司上班的」、「我家的孩子不可能不管我的」。這就是所謂的「自我評價」。每個人對自我的評價會因為各種要素而變動,然而對有些父母來說,孩子被稱讚就等於自己被稱讚,所以會透過「孩子」提升自我評價。
這種類型的父母要是沒辦法跟孩子同住,那麻煩可就大了。因為他們會感受到周遭投以「孩子不願意照顧」的眼光而喪失了自信。不光是同住或分開住的問題,面對這種類型的父母,絕對不能感到不耐煩,而是要隨時關心他們,說一些他們聽了會開心的話,讓落單父母可以恢復自信。
落單後可能會變身為「麻煩父母」
你是不是認為「家裡父母不屬於前面這七種類型」,所以沒關係呢,可千萬不要大意。「雖然丈夫是長男,但因為小叔單身,因此跟公婆一起住。老公常說,要是公婆有誰先過世了,也因為有小叔同住所以不會有問題的。因為丈夫的老家在隔壁城鎮,所以認為只需要偶爾去探望一下就可以了。」
這是四十六歲的小枝子女士的情形。因為相信丈夫的話,沒把是否會同住這件事放在心上。但等到婆婆過世後,留下來的公公卻很希望能「跟有孩子的長男夫婦一起住」。所以為了讓兒子媳婦以及孫子到家裡住,把單身主義的小叔趕出去了。
「真的是晴天霹靂。而且就為了要一起住,公公要國中三年級的女兒轉學。女兒都已經國三了,正在準備高中入學考試,怎麼可能轉學。婆婆還健在的時候,公公並不是會說出這種無理要求的人啊!」最後跟公公說,等到他需要有人看護才會考慮一起同住,目前還沒有這個打算,所以同住這件事就暫時先不談了。
本來很健康的落單父母在獨自生活幾年之後,個性和行為也可能改變的。五十五歲信夫先生的母親八十二歲,很擅長社交而且個性開朗,但自從好朋友相繼過世後,就很少外出了,而且任何事情都依賴信夫先生的妻子和女兒。「幾乎是每天早上,都會接到母親打電話來說身體不舒服,要我們帶她去醫院。
剛開始妻子和就讀大學的女兒因為擔心,所以會接送她去醫院。但母親能夠很有朝氣的聊個不停,我想身體狀況應該還不錯。由於單趟到母親家就要四十分鐘左右,這種來回奔波的狀況讓有在上班的妻子說『我受不了了,你快想個辦法』。於是,打算建議母親參加老人活動中心辦的活動,看能不能交到新朋友,但沒把握她能不能接受。到了母親真的沒辦法自己住的時候,或許應該去跟母親一起住,但妻子已經感到疲累了,根本不可能幫忙照顧。而我妹妹嫁到外地了,所以也是沒法幫忙,難道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小枝子女士的公公以及信夫先生的母親,不是一開始就是「讓人煩心的父母」。而是在失去伴侶,剩下自己之後才慢慢露出本來的個性,又或者因為年紀大了才變成這樣。「家裡父母都很獨立,所以沒有問題的」這句話,恐怕只能在「現在」說說。請千萬不要忘了,父母可能會因為某種契機而變成「讓人煩心的父母」,所以子女們要做好「萬一變成那樣」的心理準備。只要願意去思考同住、分開住這個問題,相信就能清楚知道「對父母、手足以及自己的家人來說,什麼才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河合千惠子
出版:新自然主義
書名:爸媽落單時:居住‧看護‧心理‧日常危機‧醫療保險‧「那一天」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