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動支付時代來臨,衍生出過度消費,甚至浪費的購買風氣;而這種「不痛不癢」的無現金交易趨勢,也悄悄動搖顧客的品牌忠誠度……。
根據美國一項針對成年人的存款調查顯示,將近七成的美國人存款少於一千美元,而且此一現象橫跨不同的收入族群,甚至在年收入十至十五萬美元的高收入者,也將近有一半的人存款不到三萬台幣左右。有人就認為部分的原因是美國人的支付方式從現金轉變到信用卡或電子支付所致。
再者,由於現金以外的支付工具之痛感較低,造成人們與購買的商品或是品牌連結較弱,因此對產品的珍惜感較低,或對品牌的忠誠度降低。例如,美國每人每年產生的垃圾量從一九○五年的九十二磅,增加到二○○五年的一二四二磅,增加了十倍之多,而且其中產品類的垃圾就占了四分之三。
因此,最好的因應之道自然是全部用現金交易,但全世界積極邁向無現金社會的趨勢下,顯然不可行,尤其年輕人在網路的消費習慣已養成。退而求其次的方案是運用簽帳卡而避免用信用卡,至少在消費前,須先確定銀行帳戶有足夠存款支付,就不會過度消費了。若仍選擇信用卡支付,最好保持對價格的警覺,以免買了不需要的東西。
而廠商面對消費者因非現金支付方式造成的忠誠度降低,可以根據其銷售目標提供顧客不同的支付方式。具體而言,若廠商爭取的是最大銷售量,而且不在意顧客忠誠的話,例如機場或是有大量遊客的觀光地區商店,就可提供痛感低的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或行動支付,以方便顧客使用。相反地,若廠商追求的是維繫與顧客長久的關係及顧客忠誠,例如,奢華的精品和高檔的零售通路,就應鼓勵顧客用現金支付,對業者較為有利。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