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汽車概念股風生水起,總產值不比蘋概股少;傳統電子廠將在這領域找到新成長空間。跟緊趨勢,錢途無虞。
沒錯,人類史上預算最高的太空計畫,並沒有規畫到這個需求。太空總署提出要求,寶鹼的科學家發明強力吸水的高分子化合物,解決這問題,也解決無數父母、婦女及老年失禁者的生理問題。
許多科技是由國防轉民間的,因為只有不計成本的國家安全才能支應前期的研發投資,處理完國家問題之後,才輪到老百姓生計,紙尿片、衛生棉只是案例之一。但也不是所有國防技術都能順利轉為民用,畢竟要考慮成本問題。比方說,氫燃料電池。這技術最早用在核子潛艇,氫氣跟氧化合放出能量變成水,這過程沒有聲音,燃燒後的產物排入大海毫無痕跡,是匿蹤潛艇最佳選擇。
軍用已經大半世紀,照說轉商用應該很快,空氣汙染主要來源的汽車產業,就很積極在推動由軍轉民。豐田汽車進入本世紀以來,每年都說要推出量產氫燃料汽車。二○一四年豐田推出全球首輛民用氫燃料汽車MIRAI,時至今日,總產量三千輛,其中一半還是日本各地政府買走的。三年賣三千輛車,除非是售價千萬級的超跑,否則只能用悲劇來形容。實際上,此車推出之時,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就說這是垃圾(原文:pure rubbish),把豐田氣到出清特斯拉股票。
特斯拉的電動車看起來在商業上成功的機會很大,但個人認為,他要推的無人自動駕駛,成功機會小很多。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道德與法律的考量。用實際案例來說明:路上碰到緊急狀況,切換到人行道上可以保住車內乘客性命,但是會傷到行人,請問行車電腦該做何選擇?
這是哲學課堂很好的題目,但是放到現實,可就傷腦筋。撞,那過失殺人法律責任是車主?車商?設計程式者?不撞,換乘客告這些人。
等大家對這有共識,無人駕駛就能實現。
如同前述太空科技,為了無人駕駛發展的各種科技,不用等那天就能直接運用。車上越來越多的鏡頭、自動停車功能、防駕駛瞌睡系統⋯⋯,都是自動駕駛領頭開發出來已經投產的應用。
歸結到台股投資,無人駕駛這件事,台灣不用急,不管他們有沒有結論,都有賺錢的機會。我們拙於發明但強於改善,蘋果手機、特斯拉電動車這種熱門產品,做不出來但是能幫人家生產,以更有效、更便宜的方式把產品送到市場。這兩年,除了蘋概股之外,汽車概念股也是風生水起,算起來總產值不比蘋概股少。
除了已經被分到汽車電子的胡連、為升這些公司,許多傳統電子廠也將在這領域找到新的成長空間,包括台積電、鴻海、廣達這幾家領先廠商。畢竟汽車是一年近兆美元的市場,電子占比越來越高,總有一天超過機械成為汽車最主要的零組件。掌握這趨勢,未來三十年錢途無虞。
回到一九六一年佛羅里達州發射中心,塔台對葛倫說:你就尿褲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