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眾以為指甲變灰變厚,就是灰指甲,53歲溫媽媽身體健康,3年前腳趾甲變捲變厚,以為是灰指甲,沒想到指甲越來越捲,還會疼痛,自行塗抹藥膏,也不見成效,就醫才確診為鉗狀指甲。
治療溫媽媽的主治醫師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李勇毅醫師指出,鉗狀指甲外觀確實與灰指甲類似,成因可分為先天或後天,後天則與穿太緊與高跟的鞋子有關。此外,關節變形退化或是骨頭增生,以及服用抗高血壓用藥(貝他阻斷劑)也是可能的成因之一。
不過,許多鉗狀指甲患者屬於原因不明,找不到原因。在治療上,傳統以拔指甲為主,但指甲長出後,仍會復發。保守性治療則是以彈性膠帶來改變指甲角度,或是減少指甲與旁邊組織的摩擦,進而減少症狀。至於積極治療,則需接受「甲床整形術」或「腳趾多餘骨頭磨除手術」,恢復期較久,但還是有復發的機率。
另外,也可使用醫用鐵絲來改變鉗狀指甲病人的指甲角度,讓指甲回到應有軌道,除了減緩疼痛,指甲因減少摩擦也能恢復外觀步。不過,治療時間更長,可能數月甚至超過1年。
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黃毓惠說明,醫用鐵絲治療法越來越普遍,並無年齡的限制,10歲到80幾歲都可使用此方法治療。以溫媽媽為例,在治療近1年後,指甲角度與外觀已獲大幅度改善且接近正常的指甲,走路時不再覺得疼痛。
「指甲可說是人體健康的溫度計。」皮膚科醫師李勇毅表示,指甲如果變色、變形,均有其意義,例如,變黑、變褐可能是黑甲症,無血色白或半粉紅、半白色,可能隱藏著淺在的肝腎功能異常。
指甲如變形,問題可能更嚴重,例如,湯匙型的指甲代表可能有貧血,圓鈍的指甲則可能顯示心肺功能不佳。指甲變形合併落髮,須考慮自體免疫或是甲狀腺功能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