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乳瑪琳」食安危機 專家教你認識人造奶油

「乳瑪琳」食安危機 專家教你認識人造奶油

「乳瑪琳」爆出食安風波,引起民眾不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乳瑪琳」就是俗稱的人造奶油、烤酥油,常使用在糕點,含有較多飽和脂肪,要是吃太多,可能增加新陳代謝症候群、高血脂、心血管疾病、中風等罹患風險。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董氏基金會103年底調查,發現人造奶油產品成分大不同,除了消費者認知的「乳脂肪」外,其他一半以上則是「植物油」或「動植物混合油」的產品。


 
食品藥物管理署將於106年7月1日起,嚴格規定名為植物奶油、瑪琪琳或瑪雅琳(margarine)、酥油、白油等產品,原料如果是為食用植物油或動植物混和油,且油脂含量達80%以上,品名須標示「人造奶油」或「烤酥油」。

人造奶油價格比起奶油相對便宜,製作時,常必須添加乳化劑(如大豆卵磷脂、脂肪酸甘油脂等)。為模擬天然牛奶製品的風味及適口性,則可能添加牛奶香料、煉奶香料或奶粉等。
 
許惠玉表示,蛋黃酥、鳳梨酥、古早味蛋糕、雞蛋糕、紅豆餅、瑞士捲、塔派、小西點、泡芙、鬆餅、甜甜圈等餐點,以及吐司、麵包、可頌、丹麥麵包、爆漿奶油餐包、菠蘿麵包幾乎都會用到人造奶油。

此外,人造奶油、烤酥油也常隱身在玉米濃湯、排餐、麵包抹醬、燉飯、焗烤、白醬義大利麵、牛奶鍋和鐵板燒等許多料理中。

許惠玉提醒民眾,在購買奶油或人造奶油產品時,記得看清成分來源,選擇適合自身的產品;飲食中的油脂來源最好來自堅果類、魚類和乳品等攝取天然油脂。
 
許多人造奶油含有飽和脂肪,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天飽和脂肪攝取應低於總熱量10%,如以2000大卡換算,一天建議攝取量飽和脂肪應低於22克,如果長期超量攝取,恐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延伸閱讀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