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用歌舞加爵士樂敘述一段動人故事,而在精采歌舞背後,導演不只賦予爵士樂新定義,也充分表現他對音樂及電影創作的熱情。
編導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串聯這兩個元素的點子是,如果「想要保存過去的某些部分,人們需要學習如何接受當下」。劇中男主角賽巴斯汀對爵士樂的感受,以及今日好來塢對歌舞片的看法,都認為傳統正在消亡。達米恩則相信爵士樂並未死,賽巴斯汀堅持傳統的觀念才是死的;歌舞片也沒有死,但只想複製盛況時的歌舞片,已經不合時代意義了。
二○一○年,達米恩開始構思這部電影,和哈佛大學室友賈斯汀‧赫維茲(Justin Hurwitz)兩人分別負責劇本和音樂的創作,互相激盪反思和分享共創,而逐漸進入精緻化的階段。
因缺乏編導電影的名聲和信用,無法說服電影公司,達米恩於是先拍《進擊的鼓手》(Whiplash),以他高中時在樂團苦練,卻被嚴師折磨的故事為劇本。也在支持者的建設性回饋下,將劇本改為十八分鐘短片;於一三年「日舞影展」放映時,得到了製作人、影評的青睞,才有機會拍成長片;三三○萬美元的製作費,卻有四千九百萬美元的票房,更在一四年的奧斯卡獎獲五項提名、三項得獎的紀錄。
達米恩因此進入了《樂》片最後實際執行拍攝階段,他的創意和製作團隊在共享的願景和理解下,順利共創完成整部電影,在一六年第七十四屆金球獎的七項提名全部獲獎,當然包括最佳導演、劇本和原創配樂。在一七年第八十九屆奧斯卡獎也獲十四項提名,並奪得最佳導演、女主角等六獎項。
亮眼的票房和同儕的肯定,證明電影的成功和影響力,也活化許多人心中對好萊塢歌舞片的美好回憶,及對爵士樂即興創作的新解,痛快地體悟傳統底蘊活在當下的意義,見證一部電影的創意之旅。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