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利用科技來拓展業務,早已不是新聞,但現在科技業卻積極搶奪銀行的業務。信不信由你,且不由你不信。
去年10月愛爾蘭央行同意臉書支付國際公司,成為數位化支付業務提供者,授權範圍涵蓋提供電匯等基本金融服務項目予所有的歐盟公民。臉書現在已經能讓用戶透過簡訊應用程式(App)彼此轉帳,不久後可望將再新增匯款業務。
不僅臉書如此,更多跡象顯示,亞馬遜、Google及阿里巴巴等科技業者正致力於切斷銀行業的中間人地位,威脅到傳統金融業的基本業務。
銀行業者指出,銀行是金融服務業唯一管道的日子即將結束。以臉書、Google、亞馬遜等企業與用戶間的親密關係,將能帶動需求,並為用戶提供更佳服務。在短期間,這雖只是銀行業務的一小部分,但長期的發展將令銀行業不擔憂也不行。
科技業對參與銀行業務相當有興趣。亞馬遜現已經開始借錢給小商店,Google網路上的商品可以直接按鍵付款,臉書提供轉錢服務,一如PayPal剛問世時一樣」。
中國也絕不落人後。今年初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悄悄地在英國申請電子金融執照,將業務推向國際。螞蟻金服已擁有超過5億用戶,每天處理2.5億筆交易,並已在印度、南韓、香港及其他亞洲市場申請支付或銀行執照。若能獲准,在英國的執照將能適用於歐洲所有的客戶,營業項目包括發行電子貨幣,或在特定條件下提供貸款。
亞馬遜的支付服務也持續進展。現在亞馬遜的網路供應商已能透過該網路,收到美國及歐洲客戶的貨款,也透過B2B部門對商家提供小額貸款;該部門已在德國設立分店,但還不能承做放款。2016年亞馬遜在法國、義大利及西班牙開辦Pay with Amazon服務,與PayPal的服務類似,允許客戶用亞馬遜的帳號對非網購業務付款,包括政府服務費、保險及旅遊等項目。2016年支付數量倍增,已有3,300萬個用戶使用過...
看原文:https://goo.gl/9caiGj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