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換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拿到更高的薪水。但有人加了薪,有人卻減薪,大家都以為原因出在於前公司的績效表現,卻忽略了另一個關鍵……
可是,也有人換工作卻加不了薪,甚至薪水還被七折八扣,不一定都如自己的意拿到更高的薪水。
同樣換工作,為什麼有人可以加薪,有人卻是減薪?
關鍵只看一個:相關性!
新舊工作之間具有愈多相關性,薪水往上彈跳的幅度愈大;愈不具相關性,很有可能不只加不了薪,還會被減薪。
高相關性,掌握加薪的秘訣!
職務相關,薪水加一些!行業相關,再加一些!客戶相關,還要加一些!新舊東家是商場上的對手,更是往上加!
也就是,換工作若是在同一個領域內,相關性大,加薪的機率就高。若不是在同一個領域內,不具相關性,加薪便不太可能,甚至拿不到原來舊公司的薪水。
舉一個例,新舊兩份工作都是在貿易業,做的是鞋品外銷,客戶都在歐洲,兩家企業一定有競爭關係,對於新老闆而言,你移樽就教到他的公司,代表你會帶來對手的經驗、門路、客戶與機密,這是新老闆花錢都不見得拿得到的利益,他當然願意多付薪水,為的是減少走摸索的冤枉路,並獲得更大的商機。
如果不是同行,只是同一個職務,也會加薪,但加得少些。因為你做過相同的工作,代表你熟能生巧,新公司錄用你可以快速有產值。可是由於你不是同業,還是有跨行業門檻的難度,必需花時間適應新行業的生態,不會太快爆發出高產能,加薪的幅度會小一些。
不具相關性,肯用你就謝天謝地
所以,換工作時,前後工作之間愈多相關性,職務相關、行業相關、客戶相關,你的身價愈高,薪水的喊價發言權掌握在你的手裡,你是賣方市場。
相反的,如果新公司與舊公司毫不相干,既不在同一個行業,也不在垂直整合或橫向相關的行業裡,而新職務又和舊職務八竿子打不著,表示必須歸零從頭學起。一開始對公司不會有貢獻,新公司肯錄用你誠屬不易,是不會再給好薪水的。
很多人換工作,跳tone跳很兇,前一個工作和下一個工作完全不相關,口袋裡沒有籌碼,還拒絕屈就拿新人的薪水,那就很難在就業市場找到立足之地。
但是,換工作時如果只考慮到薪資,而只選擇高相關性的工作,這種求職是短視近利,也很可惜!
4個重要參數,每次換1個
換工作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拓展多元的經歷,讓自己的履歷豐富精彩,將來可以快速切入不同領域的工作裡,馬上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成績。可是如果只選擇換到高相關工作,就無法滿足這個意義,很可能讓自己的職涯這條路愈走愈窄,最後鑽不出死胡同。
20幾歲、30幾歲時換工作,除了相關性之外,另外一個原則是多元性,兩者兼顧,未來的職涯發展會更寬闊,工作機會多,而且獨當一面的機率也高。
一張桌子有4支腳,抽掉1支腳,雖然沒那麼穩,還是可以站立不倒。換工作也要採取這樣的原則,4個相關性的參數中,每次抽換一個參數,既可以滿足眼前拿高薪的目的,又可以追求未來職涯更寬廣的發展,每一步都踩都穩健平衡而有前瞻性。
一般來說,每個工作都有4個重要參數:職務、行業、企業、人脈(客戶、供應商、經銷商、採訪對象、作者群…),當換工作時,掌握住其中三個參數不變動,抽換另外一個參數,都可以順利轉換跑道,並且如自己的意加薪。
比加薪更重要的事…
最可怕的換工作是,這四個參數的相關性通通不見了,別驚訝,這種人在就業市場上還真不少!而且他們有一個共通點,終其一生都有可能一直處於這種大逆轉的職涯模式裡,但也不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的發展也都很失敗!
為什麼有人喜歡跳到完全陌生的領域裡?他們的血液裡難道流著冒險犯難的因子嗎?
他們不是勇者,是盲目!
很多人換工作是沒有目標的,對人生也沒有方向感,怎麼換都可以,反正勤奮肯做就夠了!
事實上,在職場光是勤奮肯做是不夠的!想想看,你打算從台北出發要到台南,即使你是田徑冠軍,日也跑夜也跑,毫不懈怠,但方向搞錯了,往北跑,是跑不到台南的!
換工作,是不是能加薪,不是你優先要考量的重點!人生目標,才是你第一要去思考的課題!想清楚了,換工作才有意義,也才會達到自我實現,否則換工作不過是一隻無頭蒼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