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學生考數學測驗的連連看,答案正確,卻因沒有用尺畫線而被扣分;這種把人當機器的教育思惟,就是台灣教育現場的最大危機。
試題裡孩子徒手努力把線畫直、把圓排好,卻因沒有使用尺規而被扣分;媽媽在家長社群被群起質疑,同為家長的我深感憤怒而轉貼批判。事後除了深自檢討措辭,我更希望能完整陳述想法,期待引發正向討論。
身為一個連貼春聯都用尺丈量、用水平儀校正的工具狂,我一向追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什麼會跳腳?因為我反對的不是用尺畫線,而是反對「不用尺連連看被扣分」。因為比起使用工具的「規矩」,我更在意「不規矩」的「自由」。
「連連看」檢視的是認知能力,答案正確就該得分。要求用尺畫線固然是美意,但目的不就是將線畫直?如果孩子已能徒手畫直線,老師是否該給予鼓勵讚美,而非懲罰?「扣分」即使不是懲罰,但也絕非鼓勵;而分數又該代表什麼?
我認為,分數正是教育現場的尺規,該是工具,而非目的。如果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學習就不該是沿著直尺的定速前進,而是讓孩子各自發展不同曲率與不同速度的點線面。把人當作機器,壓抑熱情與樂趣,對師生都採用單一標準的考核系統,才是台灣教育現場的最大危機。
而多數支持扣分的家長,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秩序何以教學。
工業化的教育思惟,固然讓台灣擁有素質整齊的製造業人力,但也讓許多人從小就失去做自己的勇氣。現行國教體制實行數十年,原本就是變革下的產物,為何不能繼續改革?我們正面臨人類史上變動最劇烈的時代,除了要求孩子循規蹈矩,難道不該教他們認識自己與挑戰框架?
當然,溝通是必要的。我自己也在不斷學習,在各種身分之間透過溝通建立共識,創造多贏;而自我成長的關鍵,就是不怕犯錯,與勇於認錯。
告別黑天鵝不斷出現的二○一六年,這個世界只會越來越難以預測。在規矩與不規矩之間,我們該選擇已然消黯的舊有秩序,還是充滿可能的自由心靈?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