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道歉的人不一定代表自己處在弱勢。道歉的人,往往是具有風度、能夠以柔克剛的那個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職場上,難免會有發生失誤的時候,不過在當下,當我們被質問為何會犯錯時,有時覺得多說無益,似乎不管說什麼都像是在辯駁、找藉口,但什麼都不說,好像默認全都是自己的錯,就算事情其實不是如此,可能是因為特定外在因素使然,但礙於不想給同事、主管不好的印象,就閉口隻字不提。但實際上,說與不說之間,有著很微妙的分界線,The Muse的職涯發展專欄作家Kat Boogaard分享下面四種方法,提供在失誤發生時,為自己與當時情形做清楚地解釋,同時不會給人「愛找理由搪塞」的負面觀感。
一、仔細思考,到底是理由還是藉口
在回答主管的質問前,先捫心自問,自己要講的話確實是理由還是只是不想為自己的失誤承擔責任而在找藉口。若是失誤的發生,的確不是因為自己的關係,而是環境使然或是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和主管解釋其中的來龍去脈,理智、稱職的主管是可以接受的。
二、不要迂迴,直接講明重點
在和主管解釋時,單刀直入的切入重點。不需要以不必要的話語作為開場白,例如:「呃…」、「那個…」,以果斷的語氣闡明自己要講的事情,讓人知道你不是無理取鬧,也不需要講一些無關緊要的話浪費彼此的時間,畢竟理由若是正當,理直氣和也能說服人,既不需要唯唯諾諾,也不用理直氣壯。
三、道歉作為開場白
先道歉的人不一定代表自己處在弱勢。道歉的人,往往是具有風度、能夠以柔克剛的那個人。大多數的人都有吃軟不吃硬的取向,若是先將自己的態度軟化下來,換掉咄咄逼人的口氣,對方會更願意聆聽,也有個台階可以下,避免紛爭帶來的尷尬。
四、從失誤中學習、改進
失誤發生後,無論是因為自己的疏忽造成,或是有不可抗力的因素所導致的,都應仔細檢視該失誤,讓同樣的失誤不要有再發生的可能。就算不是因為自己的關係而導致的錯誤,也可以觀察是否有將錯誤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的可能。與其等狀況爆發出吼,還得費盡唇舌跟主管交代、解釋,若能及早預防,便能皆大歡喜。
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