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熱愛旅遊、曾去過40個國家的劉淑惠,透過「沙發衝浪」網站,接待各國背包客,並邀請他們到校與學生互動,分享世界各國的風土民情,不到兩年時間,已讓30多國的朋友造訪學校,實現「把世界帶進教室」的理念。
「我常開玩笑說,除了北極熊和企鵝不能來之外,其他國家的朋友都曾來到我的教室,」台南後甲國中的藝術人文老師劉淑惠開心的分享,短短不到兩年,她利用網路,讓來自30多個不同國家的朋友造訪學校,落實她心中的「把世界帶進教室」的理念。
熱衷旅行,曾去過40個國家的劉淑惠認為「老師的視野決定了學生的視野;當老師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學生也會不同」。她指出,不同的文化能夠開啟學生不同的視野與思惟,也能激發孩子的創新與勇氣。也因為她顛覆傳統的創新教法,讓她去年得到「師鐸獎」的殊榮。
多年前,劉淑惠曾經到加州柏克萊大學短期進修,有一門課令她印象深刻,給她很大的啟發。老師出了一個採訪100人的作業,因此她有機會拜訪了舊金山灣區的嬉皮、流浪漢、矽谷的科技新貴、同志等等,當時的她雖然很害怕,但這樣的經歷卻讓她眼界大開,給她全新的視野。
回來台灣之後,她不斷思考,什麼樣的模式可以讓工作結合旅行,認識不同的人,「即使我人在教室,但每天就像去旅行。」她思索著。
她所指導的表演藝術課,其實非常多元,可以結合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相聲等等。剛開始,她帶領學生到臨近的花園上課,甚至脫下鞋子,用腳感覺土地的溫度。後來,她觀念一轉:「整個城市也可以是我的教室」,她開始帶著學生去台南走讀。
邀請各國背包客到教室擔任「客座講師」
之後,她想嘗試請外國朋友來到她的教室,一開始她去國際青年旅館找機會,卻經常碰壁。兩年前,她接觸到網站「沙發衝浪」(Couchsurfing),網站上有非常完整的評價機制,使她能順利進行交流計畫。
第一對來教室作客的外國朋友,是來自烏克蘭的Anna 和 Bogden,來台之前,他們已經去過57個國家。有趣的是,他們幾乎都是以搭便車,甚至搭過「便機」的另類方式來環遊世界。當他們到學校分享自己的旅行經驗時,帶給現場學生很大的震撼,紛紛以「Wow!」不可置信的語氣,或是「原來可以這樣做」來回應,得到學生與老師們非常多的迴響。當然,學生們也善盡地主之誼,帶著這對外國朋友走訪台南,認識台南的名勝古蹟,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好的第一次,也讓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繼續展開。過去兩年,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包括銀行家、律師、記者、工程師、廚師、畫家、老師、學生等,都當過劉老師課程的「客座講師」。
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旅行過120個國家的波蘭記者,她和學生們分享旅行與採訪經驗,也帶來波蘭的食物和伴手禮,和孩子們交換。也有來自瑞士的律師,和學生們談有錢人如何在瑞士洗錢的精采故事。
劉淑惠觀察兩年來學生的改變,他們從一開始面對外國人,覺得很新奇,甚至多少抱持外國月亮比較圓的想法,到經過多次接觸與交流,老師發現,孩子們的眼界也不同了,他們知道其實外國人也和我們一樣,有的開放,有的保守,有喜好,也有禁忌。學生們愈來愈習慣接觸不同文化的人,用更開放的心去看待事物,也更能尊重與理解異國風俗。
此外,很多孩子也萌生了「長大後要出去看世界」的想法。劉淑惠分享,台灣是海島,不像歐洲,周邊有很多國家與不同語言的環境,政治也被孤立,只能自己走出去。「我跟學生說,你不會永遠在台灣,你有機會走遍世界,但當你出去時,了解自己的文化很重要,你必須對自己的文化有認知,才能分享出去。」
到對岸分享經驗,家長反應超乎預期熱烈
前兩年,劉淑惠將世界帶進教室,現在,她開始走出教室,到世界去教學。今年暑假,她去了西安、四川和山西,分享她的教學經驗。她發現,大陸的學生家長好認真,每每做完一場演講,他們的提問簡直就像要吸乾她。
回到台灣,她開始思考,應該教導孩子一輩子可以用到的能力。她特別提到,中國大陸的英語學習,除了文法,其他都是以全英文的方式進行。因此回到台灣,她開始在課堂上用英文上課,培養孩子說與聽的能力,此外,她也運用當地的資源,讓孩子用泰文、越南話做簡單介紹,與日常生活的話語,開啟孩子不同的語言和文化。
劉淑惠表示,剛開始做這些工作很辛苦,但後來卻很有成就感。起初,很多老師抱著觀望遲疑的態度,但後來愈來愈多老師願意參與。每次有外國朋友來訪,他們從原本只有一班,到四、五個班一起,最後十幾個班共同加入。「只要有一點小小的改變,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她開心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