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時常感到壓力大,不想與人交談及出門?最近剛完結的日劇《房仲女王》中,就刻畫了這樣一名角色。曾在大企業上班、有過外派經驗的城崎良樹,自從在職場上遭到重大挫折後,就變得足不出戶,拒絕與人面對面交談,連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父母親,也長達10幾年沒有見過自己的孩子一面。
有些青少年會習慣性拒絕社交,長時間處於家中的狹小空間(如自己的房間)、且不去上學,自我封閉地生活,與家人鮮少互動,並十分依賴使用網路。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彥勳表示,從長期來看,這樣的行為恐將對社會與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而這些人,就是所謂的「繭居族」。
黃彥勳說明,當生活中反覆出現挫折、不如意的事,又缺乏家人、朋友系統的支持,有些人就會選擇自我封閉、窩在家裡不出門,漸漸地退縮回自己房間,成為「繭居族」。其成因包括內在的心裡狀態,及外在的現實環境,如工作不順心、感情不如意;而在成為繭居族前,個案可能就有拒絕上學的情形,或在進入職場後,出現難以適應社會的情況。
日本研究顯示,國家經濟的困頓恐與繭居族的增多有關。當個人與社會互動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個人、家庭系統不知道如何應對,而國家社會支持力量也無法立刻找到快又有效方式介入,個案反覆嘗試突破的挫折感與無力感,讓他們更難離開家中的繭囊、走入社會。
妥善運用內外在資源解決問題,培養心理韌性,可有效提升自身抗壓性,擊敗壓力。內在資源包括:自信、自我規範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焦慮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計畫能力;外在資源包括:穩定的親情、友情與愛情關係,或是強而有力的社群連結。
最後,黃彥勳呼籲,人生不會永遠是條筆直的康莊大道,路上難免遇到挫折,但如遇到巨大挫折時,可適時尋求心理專家的協助,並可同時參考美國心理學會對於提高心理韌性的10點建議,培養自信,便能繼續向前行。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