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教育的海嘯不是少子化, 而是機器人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教育的海嘯不是少子化, 而是機器人

很多人以為台灣教育的危機是少子化,但在陳良基眼中,機器人與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才是危機所在。未來,學習型態將有所改變:網路取代教室、機器人取代老師、學制並非人人適用。

採訪  彭漣漪、徐仁全 

整理 徐仁全 
攝影 吳毅平

教育部次長、前台大副校長,有學界「技轉王」之稱的陳良基接受《未來Family》專訪時談到:的確,未來的世界很有想像空間。過去年輕時讀的英國詩人布雷克(Blake):「一粒砂看世界」,其實在現代來說是一粒晶片(chip)看世界。

陳良基以他一直以來投入的半導體為例,摩爾定律讓半導體在過去2、30年有飛快的進步,除了愈做愈小,現在已小到奈米級,另一突破是價格變便宜。這兩件事讓半導體的晶片模組可以做到0.01公分,真的就像砂粒般的大小,但這晶片已能有很強的運算能力,在物聯網應用上發揮功能。

未來世界不是一夕變出來的。他強調:未來的世界不是臆測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拿著過去的技術,應用到新的領域去,就是未來世界。因此,未來世界不是一夕之間「變」出來的,而是過去及現在的技術,演變及應用出來,只是時間快很多,影響也更普及。就像物聯網要讓所有物件「動」起來,可以上網,可以傳資料,那應用就無限想像了。

不僅是沒有生命的可以上網,有生命的也可以連網。就像幾年前他在台大時,就開始將半導體與大腦結合,用大腦取代滑鼠直接操控下指令。當時用的是基本的1 bit的運算能力,可以做出0與1的動作,用在開與關,執行兩個步驟的動作。後來再加到2 bit的話,就可以做出四個動作。現在可以執行難度更高的動作,不是難事。他相信,用大腦去操作,執行指令,在10年內一定可以看得到成熟應用。

他下了一個註腳:未來就是atom(原子)+bit(電腦位元)的世界,就是兩方衝撞與整合的結果。對從小就想成為科學家,後來成為科技創新教育家的他來說,是充滿期待,也有幸參與其中的。原子+位元會產生什麼變化?看網路的電子商務對傳統店家帶來了多大的衝擊,再看衛星定位對過去賣地圖的業者有多大的影響,就可知資通訊科技改變了現有的世界多少了。

學習系統大顛覆

顛覆是最大的現象。陳良基認為所有產業及體制,都會被顛覆、都會被改變。

很多人以為台灣教育的海嘯是少子化,但在他看來:教育的海嘯是機器人,是數位科技。為什麼?因為老師大半的功能會被機器人取代,很多的工作不需要老師去做了,特別是學習。未來一部機器人可以教學生課本,教學生技能,老師部分工作會被取代。

再者說到學習,學校也不再是學習知識的唯一場所,網路上有很多的開放式課程,已能提供相同的知識資源,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使用。學生學習不在課本上,不在教室裡,一樣能有知識及專業。

另一種教育顛覆是:體制的顛覆,特別是學習系統會改變。我們也看到,矽谷不是一堆的中輟生撐起一片天嗎?如微軟創辦人蓋茲沒有讀完大學就創業,佐克柏也沒有讀完哈佛就創辦了臉書。這些天才型的創新人才帶動了美國經濟成長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他們卻不一定完成現有的學習系統。

現有的學習系統源自於19世紀工業時期,需要很多技術人才,發展出來的教育系統,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完整學制培養出的人才,供產業所使用。

但未來,學習型態改變了:網路取代教室、機器人取代老師、學制並非人人適用。未來學習會朝向適才、適性、適所去發展,因材施教變得更明顯,更重要。

陳良基大膽預測:「也許學制會有很大的變化,不一定要從小學、中學,念到大學研究所,應有不同的學程與學制供不同的人去念。」他認為,未來可能有5%的創新或天才型的小孩不適用現有的教育體制,甚至更多,到20%。因為未來的產業及世界不一樣了,不大可能大家學習方式都一致,一定是朝更多元的方向去發展。

但教育是普及性的,如何做到多元發展?陳良基強調:看似有些矛盾,但卻不衝突。其實,教育原本就是很個人化的,學習也是很個體化的。雖然大家在同一個體制下,甚至在同一班級裡,但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經驗不同,產生出的結果就不同。

「就像在同一個稻田裡,看似播下的種子是一樣的,插的秧苗也沒有不同,但長出來的稻子就會不一樣。」來自雲林鄉下的他,以「農耕式教育」說明他在教育界的主張。

身為一個教育家,就是在耕作一畝教育田。教育田裡會播下很多種子(學生),每個種子都不同,來自不同的背景及家庭,展現出不同的天賦與資質。作為老師的工作就是幫助學生,適時的給他們養分及水分,協助他們長大。更重要的,看他們不同的需求與特質,給予不同的養分及水分。之後,就讓它們自己內化,自己成長,未來的貢獻也會不一樣,這就是農耕式教育的想法。

保有好奇心與創造力,是適應新世界的重要能力

陳良基特別對家長說,不要太煩惱小孩未來是否具有競爭力。未來的工作,有六成是現在還沒看到的。因此,煩惱與擔心有時是不實際,倒不如讓小孩的好奇心能維持住,未來可能更有創造力,更能適應新世界。

陳良基以他兩個小孩為例,在課業上他沒有太要求,「不要最後一名就可以了。」雖然當上台大副校長,但他始終認為功課不是太重要的事,只要能應付就可以,其他時間隨著他們的興趣去發展。

一度,老大高中時數學不太優,他有點擔心。後來了解到,孩子是因為不背數學公式,考卷發下來他反而去推算公式,別人用背的公式在解題,他卻在推算,時間結束只答了一半的題目,成績當然就不好。

不過,老大後來念成大,更出國拿到哈佛電腦博士,在做人工智慧(AI)的研究,也很不錯,並沒有問題。老二喜歡音樂,雖也念到成大,但他以音樂為主,學業為輔,還拿過大專盃吉他演奏的冠軍,也很適性發展。

陳良基說,小時會看水稻田,秧苗成長是一撮在一起,因為秧苗小時要互相依賴,始能成長。後來長到10~20公分大時,就要一株株的分開,開始需要有空間,才能各自發揮長得更大。

教育小孩也一樣,要適性發展,要給他們空間。針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考量及學習方法,以終為始來考量,求得他們有一技之長,長大就能成為未來社會有用的人才。

深化技能,才不會被機器人取代

Q:未來人才如何培養?

A:仍是回到適性適才適所的原則上。如把教育視為一畝田,主事者應是把這畝田的條件及環境做好,待撒下的種子(學生)一一成長。老師則是農夫,要依每位學生不同的差異與需要,給予不同的養分,就能培養出不同特質的人才。當然教育部是一個大園丁,不能只看重少數的特優學生,要成就每一位學生。但學習是很個人化的,未來發展及成就也是很個人化,雖有全體適用的標準,但仍看重個別差異,給予不同的養分及水分。

Q:不少父母都很煩惱自己小孩未來沒有競爭力,你有何教養祕方?

A:其實沒有什麼祕訣,就是維持小孩的好奇心就好了。好奇心容易被教育制度壓抑,因此,做父母的要時時留意,不要讓小孩的好奇心不見了。如果每件事都習以為常,覺得沒有什麼特別,那就不會對周遭事物有興趣,也可能就流失了創造力。好奇心可以有創造力,也能有創新的能量,為人父母就是讓小孩保有好奇心就對了。

Q:以教育部來說,面對未來潮流,有何因應政策?

A:除了更重視適性適才之外,就我主管的高教來說,我會從人才出海口回來看現有大學,就業市場及需求是什麼?現大致分為三類:藝術類、學術類及技能類。八成的學生是從技術類的大學出來,以符合就業需求。而學術類約有一成多,則重點培養學生投入前膽研究之路。最後較少的藝術類大學,只有四所,培養藝文人才,為社會之用。

技術類來說,對未來影響比較大。故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化技能,讓他們在就業市場中取得不可取代性,即使機器人來了,也不會被取代。例如曾被《時代》雜誌兩度讚譽為「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的江振誠,他最早在法國花了二年時間,只處理馬鈴薯,最後練就出深度與專業。要使學生有技能、有價值,才不會被機器人取代。

陳良基/面對未來世界的4大關鍵能力

1.好奇心

談到未來世界需要的能力,陳良基從他剛滿一歲的小孫女身上,看到人類的本能──好奇心。他驚訝小孫女可以對外在世界有如此大的好奇心,每天都會有新發現及新想法。對事物的好奇心就是適應未來的能力,有了好奇心,就能驅動自我學習機制,就能保有競爭力。

有一句話說:「下一秒要比上一秒更厲害。」這就是所謂的學習能力,不停的學習,不斷的求知,才足以因應未來世界。

小孩因為對外在事物都覺得新鮮,會有好奇心,就會去探索觸碰,不斷學習,讓她也變得聰明。很多時候,孩子上了上學後,不再主動學習,也不如以前的聰明。這也許是我們要修改調整的,自我學習能力是不是受到教育體制而弱化了?出了校門後,是否可能再重啟學習機制,甚至終身學習,這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2.綜整能力

未來不是靠記憶,靠背誦的,而是要靠匯整分析的能力。現在資料都可在Google上找得到,要擺脫記憶與背誦的學習方式,把更多精力與大腦放在能將大量資料快速匯整及分析的能力,進一步做出判斷與決策,這才是因應未來世界的能力。

3.具有表達及說故事的能力

未來世界充斥著機器人,因此人際互動顯得更為重要,特別是社群能力。在台大教書常會發現很好的人才,有很強的技術能力。但出國去參賽或present時,會發現他們表達能力差了些,說的故事不夠動人,也吃了悶虧。

這可能是因為台灣過去是代工思維,別人告訴我們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太敢有自己的想法。學校也有這的情況,教出來的學生不太有自己的想法,更不敢說出口,也失去創新的機會。

未來人才要有更多的人際互動,要有表達能力,能用自己的想法去說服別人。其中具備好的外語能力,應是基本,才能與外國人溝通。矽谷有storyteller(說故事)的行業,我們應具備這樣的能力,以在人際互動的社會中「說」出自己的優點。

4.想像創造力

如果說天才及創新的5%人會決定未來世界,那麼其實我們要有更多的創造力及想像力,讓更多的人去創造未來經濟,帶動新世界。甚至業界常說的80/20法則,我們更要有20%的空間及自由,去讓人可以創造想像力,達到創新。否則,連最後的5%,都淹沒在大海之中,沒有想像力及創造力,更談不上有未來。

延伸閱讀:

四個作法,陪孩子上小一

中秋烤肉 聰明健康吃

洪蘭:「種瓜得瓜,你想教出怎樣的孩子?」

父母的妥協,造就孩子任性耍賴

處理孩子悲傷的方法只有一種:請允許他們悲傷

 

張威縯其實不是台灣主流電影人,作為內容製作方更算後進。但他笑說:「每部我都認認真真拍,而且我永遠都是最大的投資方。」確實,他已把「角頭IP」經營得風生水起。

 

縱使如此,張威縯知道要前進必須得變,娛樂產業不能再固守「手工業式」的老方法。

 

張威縯

張威縯(左3)說服台企銀,與設計師黃偉豪合作,成立曼尼托克管顧公司, 並籌集私募基金曼尼一號。(圖/曼尼托克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曼尼一號》攜手台企銀

捨棄業界慣習  財務公開透明

 

他的「理大多媒體」這兩年捲入官司,2017年,理大增資還舊債,作為股東的他,自己先轉帳7400萬元給公司,公司申請增資後,再將其增資股款轉回自己的帳戶,張威縯因此被指假增資、違反《公司法》,一度被判拘役30天。上訴後,今年3月,高等法院改判張威縯無罪。

 

但他知道問題不在有罪或無罪,癥結其實是帳務不透明的業界老問題。在台灣影視產業界,無論製作費或投資收益的核算與分配,長年都沒有透明化,「大家過去製作內容,很多資金流向、帳戶未公開。現在改用基金投資最簡單,財務會計都要由四大會計師簽證,全部都透明公開。」張威縯說。

 

於是,他很快就吹響了資金集結號。法院判他無罪後,他說服了公股銀行台灣企銀,並與設計師黃偉豪(Daniel Wong)合作,今年3月共同成立了曼尼托克管理顧問公司,籌集投資文創產業及藝術科技為主的私募股權基金「曼尼一號」,預計籌資10億元,目前已經募得5億資金,並設定內部收益率(IRR)為20到25%。

 

如何實現這樣的收益率?張威縯說,他第一步為讓投資者安心,會在今年先投資3.6億元在政府標案,如影音光雕展覽及地方娛樂設施,穩定收益後,第2年進一步投資影視內容項目。

 

「我投資的規則很簡單,不管是製作公司、導演來遞案,我要求他們自己要準備30%以上的投資金額。因為一旦你自己丟錢,你就會認真。」張威縯說,「台灣不要抱怨市場小,好片大家全力去拱,就有機會走向國際。其實我認為台灣拍的片都有創意,只是因為資金不足,限制想像發揮。曼尼一號就是希望推一把。」

 

不只張威縯的「曼尼一號」,今年3月,瀚草也宣布成立私募基金「合影視」,這是台灣第一支由影視製作公司出面主導的私募基金,東森電視、台灣大哥大也是合夥人,預計3年內募集5億資金,目前已募得2.5億元,IRR預計為10到15%。

 

影視

湯昇榮(左)、曾瀚賢把瀚草品牌擦得很亮,更從製作跨足募資,參與影視產業各個環節。(圖/UDN.COM)

 

生機乍現 2支影視基金助產業升級

合影視》策略聯盟一起拚

分散風險  效法台積電衝高良率

 

「瀚草影視」也升級為「瀚草文創GrX」,整合「紅衣小女孩」公司、「鹿路電影」、「十隻手指電影制作所」、「天予電影」、「無界限公司」和「六魚文創」等,成立策略聯盟工作室。「集合好的公司,備好金援,投入好的企畫項目。希望能夠補充台灣產能不足,應對無法銜接國際頻道的困境。」合影視執行長曾瀚賢說。

 

比起「曼尼一號」,「合影視」基金更強調「穩定」和「成功率」。曾瀚賢說,台灣現在確實迎來一個更有機會和國際市場接軌的機會,但業界是否能抓住機會,仍有2個問題。

 

首先,是影視內容投資風險高;其次,台灣過去拍片「十年磨一劍」,時間醞釀期拉太長,並不符合市場上的需求。將來銀行前總經理劉奕成過去也曾投資電影《海角七號》等眾多影視內容,他就提到,製作時間若能縮短,「連一天2個便當錢也能省下。」相對的,曠日廢時的製作時間,確實會讓投資者瞻前顧後。

 

所以「合影視」要做的,「就是影視版的台積電,為好的平台做好內容的服務,提高『良率』。」曾瀚賢說。

 

「合影視」基金如何提高投資成功率?曾瀚賢說,「我們參考了美國投資影視內容的『打包』概念,規畫不同的投資組合,將不同項目、題材包裹起來。1部、2部可能賠錢,但投資10部卻能分攤風險,資金不斷投入影視產業,就能形成正向循環。」

 

他進一步解釋投資方式,「我們跟國際、本土平台關係都很好,有些產品製作前能先預賣,這就可以確保回收。假設投資10部作品,其中3、4部已經預賣,就會像是債券,能夠貢獻穩定的現金流。」另外,「則是進一步搭配一些風險高、報酬也高的作品,就像是資產組合裡的積極型股票部位。」

 

他笑說:「資本就像流水,不獲利就留不住。」

 

至於產製速度,「這就是我們成立聯盟工作室的原因,先把厲害的製作人、導演聚集在一起,我們彼此交叉持股,整體團隊面對(製作時間)壓力,就能討論、分享資源,整理出新的產製流程。」他提到,美劇團隊每年可以推出一季新劇,「速度快,品質卻不差,這就是流程管理。」

 

就像李明哲說的:「當專門做影視投資的基金開始進入市場,製作方因為有獲利壓力,就會不斷去修正作法。」真金白銀備妥後,怎麼用錢,才能符合投資者的期待?這是製作方的新功課。曾瀚賢必須讓合影視成功,「把握住台灣影視產業升級的當下,不能等機會過了,產業又變回原形。」他說。

 

◎全新《今周刊App》掌握最新即時財經脈動
https://bit.ly/2W35Y7n

延伸閱讀
0056、00878、00919...高息ETF存股攻略!月月加薪4萬,成本要多少?加碼這檔「神隊友」,拚資產翻倍
0056、00878、00919...高息ETF存股攻略!月月加薪4萬,成本要多少?加碼這檔「神隊友」,拚資產翻倍

2025-04-24

00919年化殖利率13%將成空?00878、0056...對等關稅恐讓配息縮水,存股高股息「3件事千萬別做」
00919年化殖利率13%將成空?00878、0056...對等關稅恐讓配息縮水,存股高股息「3件事千萬別做」

2025-04-21

00878、00919...該出清?當年股災滿手0050,整整3年才漲回來!過來人經驗談:就算套牢,寧選高息ETF的理由
00878、00919...該出清?當年股災滿手0050,整整3年才漲回來!過來人經驗談:就算套牢,寧選高息ETF的理由

2025-04-08

00919、00713...股票帳面大起大落,不如配息穩穩入袋!為何達人說現在就是買點?6大賺錢密碼一文詳解
00919、00713...股票帳面大起大落,不如配息穩穩入袋!為何達人說現在就是買點?6大賺錢密碼一文詳解

2025-04-21

00919、0056、0050…長榮配息32.5元,這檔高息ETF「近47億股利」大進補,5檔今年不用擔心了
00919、0056、0050…長榮配息32.5元,這檔高息ETF「近47億股利」大進補,5檔今年不用擔心了

202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