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民美食明太子當初大賣時,製造者不僅沒有申請製作專利,還大方教導同業製作;一個「大家一起做」的單純想法,卻創造出1300億日圓的市場產值。
在日本,只要提起福岡名物,十人有九人會回答「明太子」,這種以鱈魚卵經過醃漬後的小菜,外觀鮮紅、口味偏鹹,日本人最喜歡切一塊配著白飯,或是包在飯糰裡吃,整體明太子市場產值高達一千三百億日圓。
不過,明太子其實是一九四九年才被創造出來的食品,發明者是「ふくや(Fukuya,以下稱福屋)」創始人川原俊夫,因川原家族曾移民韓國,川原俊夫在二戰結束後返回故鄉福岡,以泡菜醃製技術醃漬魚卵,才意外誕生明太子。
福屋剛開業時,因為製作的明太子太辣,不合日本人口味,完全賣不出去,經過長達十年的改良,明太子才成為當地限定的知名小菜。
當時,許多人都勸川原趕快申請製作專利,以保護福屋的商機。不過,川原卻反其道而行,不僅不登錄商標,還大方開放技術,教導地方同業明太子的製作方法,他的想法很簡單:「只有我一家做不起來,大家一起做,有很多口味也很好。」
川原不急著展店,其他學到技術的同業卻進入百貨公司、車站等通路,很快地將明太子帶到全日本,一躍而成國民美食。
第二代的社長川原正孝也認為,當初父親秉持著共好的心,才將市場做大,如果沒有開放,說不定明太子市場僅有現在的十分之一;福屋目前一年的營業額約有一百四十九億日圓。
川原正孝繼承了父親的共好哲學,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活動,一年會收到兩百件以上的地方活動支援請求,內容五花八門,從福岡最大型的博多祇園山笠祭,到學校少年足球隊、保育員父母會、地域交通安全委員會等,福屋一年會支出二成的利潤投入,員工參與地方活動還可以抵免加班時數,甚至得到補助經費。
經商的時候,究竟要保守祕方,還是開放技術?沒有定論,但明太子卻因此成為日本人餐桌上的小菜,川原俊夫的故事,甚至被福岡縣地方電視台拍成《明太子夫婦》,不怕競爭的品牌,最終仍會被注目。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