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要讓3500名教官退出校園。
「趕走威權遺毒」學生按讚;「出事誰到現場?」家長憂慮。
一手掌握觀點新聞,立即下載「聯合報Focus」APP → http://hyperurl.co/focus4bt
教官退出校園爭議多年,2013年立法院朝野協商「高級中等教育法草案」時,民進黨立委鄭麗君等人要求訂定教官回歸國防體系的「落日條款」,後經國民黨團、教育部折衝做成決議,高中職、大學內現有教官在「學生安全、校園安定無虞」前提下,8年內全面退出校園。
新政府月底將提出方案,讓教官「有尊嚴」地退出校園。記者鄭超文/攝影
14所大學無教官 改用校安人員
目前離8年時程還剩5年。教育部統計,現全台還有約3500名軍訓教官,其中大學有900名,高中職2600多名。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昨表示,大學已逐漸轉型,由校安人員逐步取代教官,並已建立一套培訓方式,現共有14所學校已無教官在校,包含台北藝術大學、台南藝術大學、玄奘大學等,未來將把校安人員培訓機制往下延伸到高中職,包括心理輔導以及和學生溝通技巧等,讓素質能達到社會各界的期望。
教官轉換跑道 教部8月底提方案
蔡清華指出,教育部是採取「退多補少」策略,漸進式讓校官退出校園,對未達退伍條件的教官,8月底提出的方案將提出轉換管道,目前規畫四種,包括回歸國防部、參加考試轉任公職、接受師資培訓轉任全民國防專科教師、轉任退輔會,擔任探索教育教練等,「絕對會保障教官工作權。」
未來教官工作由校安人員接手,蔡清華表示,校安人員將採公開甄選方式,月薪約3、4萬元,教官薪資較高,平均一個教官的薪資可以聘1.5到2名校安人員,人力只會多不會少,大專與高中職龐大的人力需求,可提供不少就業機會。
校園未來全面改聘校安人員,5年內讓3500名教官全退。記者鄭超文/攝影
家長憂心 沒人衝現場、管學生
新政府落實教官全面退出校園,家長團體多對此感到憂心,「發生意外時第一個跑到現場的都是教官」,且教官具有威嚴性,對校園毒品、行為偏差學生具有嚇阻及管束作用,主張高中職還是應該續留。
全國高中高職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陳鐵虎表示,教官對行為偏差的學生有警惕的作用,像高中職學生正值叛逆期,教官穿上一身軍服就有威嚴,較能讓學生懾服。且教官每天在校門口看護,對於歹徒也有嚇阻效果,外面的混混才不會一天到晚在學校附近徘徊。
陳鐵虎也說,目前校園毒品氾濫,中學生容易受到誘惑,教官也扮演了管理角色,若改由一般保全、校安人員,無論是了解學生生活、和學生熟識度,或是管理能力,都沒有教官熟悉,家長很難放心。
教官在學生的關懷上扮演重要角色。圖/報系資料照
學生按讚 威權遺毒快移除
政大野火陣線成員楊子賢支持教育部作法。他指出,教官是威權遺毒,軍人本就應回歸國防體系,希望教育部不要再跳票、盡快提出明確時間表,大學法更應增修專門條文,禁止黨政軍特再度進入校園。
東華大學新生蕭竹均也表示支持,但反對再回聘已非軍職的退休教官作為校安人員。他說,多年來各界訴求教官退出校園,就是因為教官會將軍中的威權思想帶入校園,有些教官在學校根本是「皇帝般的存在」,人力不足是教育部應該解決的事,「最好不要回聘」。
衝第一線 教官盼勿抹滅價值
教育部宣布將落實教官全面退出校園政策,大學教官聽聞後多感慨,現今教官已與威權時代下的教官不同,但社會對於教官還是有很多刻板印象,教官「動輒得咎」。但教官過往工作價值不應被抹煞,若政府政策決定教官全面退出,會配合、「做好做滿」到最後一天。
一位任職於國立大學的教官感嘆,教官在訓練過程中,都被教導以孩子為主,現在教官功能其實已經和導師很像,除處理急難狀況,也陪伴、輔導學生;學生出事衝到第一線的一定是教官,不應都以過去刻板形象看待。
該教官回想,擔任教官十多年,處理過許多學生意外、天災人禍,看過3件學生死亡事件,教官工作其實並不容易、強度很高。曾有教官游泳為受困風災的孩子送餐,空手奪刃、化解暴力危機更時有所聞,這些都是教官無可抹滅的價值。
公東高工學生獻花給教官。圖/報系資料照
教團盼做好配套 保障工作權
退伍教官、現任台師大副學務長兼專責導師辦公室執行長的黃志祥說,教官退出校園已經吵了很久,昨又有新消息傳出,其實第一線教官都還是會難過,尤其還未到退休年齡的教官,更是擔心自己的出路。教部提出的轉職方案要相當謹慎,不要讓教官感覺被拋棄,否則萬一引爆退撫潮,對學校、學生、教官三方都是衝擊。
黃志祥認為,教官退出校園不是不可以,事實上現在的社會氛圍,已經讓教官綁手綁腳、「動輒得咎」,不如順勢轉型,但需要時間,不能太過急躁,應慢慢更換、讓有經驗的教官能逐步引導新進人員。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認為,台灣政治制度已轉為自由民主,教育也強調多元自主及獨立思考,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的特性已與校園格格不入,但若教官要全面退出,應有完善配套,保障現職教官工作權。
此外,張旭政指出,107新課綱推動在即,校園選修課將大增,學生自由選修可能增加學校學生管理難度,「教官退出校園後的學務人力的增補更顯必要。」
聯合報/洪欣慈 報導
聯合報/林秀姿、羅曉荷、陳俊傑、陸佩鳳 製作
主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