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四日,實習醫師馬歇爾在實驗室裡培養出幽門桿菌;為了證明細菌是引起胃潰瘍的凶手,他吞下幽門桿菌培養液,並推翻了百年來的定論。
蒼蠅有比蜜蜂聰明嗎?不,蜜蜂是有組織、有分工,蒼蠅比蜜蜂智力低很多,那為什麼蒼蠅知道可以朝瓶口飛?不,蒼蠅不知道,牠只是亂飛。蜜蜂雖比蒼蠅智力高,但牠以過去的經驗,一定要向陽光飛,牠知道自然界沒有透明的牆,所以反而一直去撞瓶底。結果蒼蠅因為無知,反而沒有被知識所限。
38次實驗 培養出幽門桿菌
人類無法接受新的概念和新事物,這並不僅限於無知的人。常常最有知識的人,才更受限於既有的知識。舊知識會像黑眼罩,罩住他們的眼,使他們看不見新發現;舊知識會像水泥,灌進他們的腦,使他們思考僵固,排斥新想法。
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二日,貝瑞.馬歇爾(Barry James Marshall)吞下一個試管的幽門桿菌培養液,他想死嗎?不是,他把自己當白老鼠,要證明幽門桿菌是胃潰瘍的凶手。
過去醫學界的定論,胃潰瘍是壓力過大或飲食習慣不良所造成。胃裡的胃酸足以殺死所有細菌,所以這個病與細菌無關。
澳洲伯斯皇家醫院有位病理醫師叫羅賓.華倫(John Robin Warren),一九七九年他在胃黏膜的切片上,發現奇怪的藍線,用顯微鏡仔細觀察,看到像細菌的東西。後來他又在一些胃炎病患的胃裡,發現一樣的東西。但是沒有人認為那是細菌,因為細菌不可能存活在胃酸這麼強的環境中。
一九八一年馬歇爾來到伯斯皇家醫院,他是腸胃科的實習醫師。他向華倫請教有什麼新題目可以研究,華倫就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他。馬歇爾研究後,認為華倫可能發現了一種未知的細菌。
馬歇爾當時照顧一名胃病患者,每種測試都是陰性反應,唯一沒做的就是細菌測試。但其他醫師都說不用做,因為胃裡不可能有細菌,有的醫師還說這個患者有病,是精神病。馬歇爾知道患者沒病,他和華倫利用患者的胃黏膜切片,想在實驗室培養出細菌,結果連續三十七次都失敗。
一九八二年復活節前,馬歇爾進行第三十八次實驗,星期四他放入胃黏膜切片,就去度假。到了星期六,本來要幫他處理切片的人,因為手邊有事要忙,就把他的培養皿擱著沒管。等復活節假期結束,星期二的下午,馬歇爾接到實驗室的電話,立刻衝去,「細菌」培養出來了。
馬歇爾以自己做人體實驗喝下幽門桿菌培養液,證實胃潰瘍是細菌所引起的;這項突破性研究,讓他在2005年獲得諾貝爾獎。(圖/達志)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四日,他們培養出幽門桿菌。這種細菌要三到四天才能培養出來,過去的細菌只要兩天,所以每次以為是失敗,其實只是時間不夠久。
馬歇爾把這個發現寫成論文,結果被打回票。他在醫學研討會上發表,遭到強烈的質疑。因為這是說「教科書」錯了,所有權威醫師都錯了,幾百年來的定論要被推翻。就算有幽門桿菌,怎麼能證明它就是胃潰瘍的凶手呢?
以身試菌 推翻醫學界定論
以身試菌 推翻醫學界定論
馬歇爾用小豬實驗,把幽門桿菌注入豬的體內,但不知道為什麼,小豬就是不會得胃潰瘍。拿其他動物實驗,結果一樣都不成功。所以馬歇爾決定拿自己實驗,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二日,他先確定自己的胃是健康的,接著吞下三十毫升的幽門桿菌。
一天、兩天、三天……,到了第七天,他出現嘔吐現象,症狀持續三天,到了實驗第十天,用內視鏡檢查,他的胃已經發炎,有幽門桿菌存在。他服用抗生素之後,症狀消失,再做檢查,幽門桿菌沒了,胃黏膜的組織恢復正常。這下證明幽門桿菌確是胃潰瘍的凶手。
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也不是一日能拆光的。醫界先是驚訝,接著排斥、存疑,經過大規模的臨床實驗後,這道牆才一塊一塊被拆下。
二○○五年十月三日,馬歇爾和華倫共同獲得諾貝爾獎,他們才算真正獲得肯定。這距離他們實驗成功,已經超過二十年。
其實早在一八七五年、一九四○年、一九六七年,幽門桿菌就已經被發現,但因為沒有培養成功,所以就被認定不存在。人習慣傾向不去看見,他們不想看見和無法解釋的事物。幸好有華倫和馬歇爾相信自己所見,否則胃潰瘍如在幽暗之境,想治好是門都沒有。
現在,馬歇爾把一九八二年那封對於他幽門桿菌發現成果的拒絕信,掛在辦公室的牆上,提醒自己、提醒眾人,永遠要像「學生」,像一張白紙一樣不懂,才可以開放地接受新事物。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新人,發現新東西,因為幾百年的定論,可能根本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