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猛印鈔票預防通縮,卻又想用升息預防通膨,現實是升息怕又延期,而通膨,早就來了。
從各國央行的動作來看,總裁、主席們擔憂通貨緊縮而非通貨膨脹。從年初到現在,降息加印鈔票的國家數量到了不勝枚舉的地步,連台灣也參加這場盛會,十二A彭總裁作出的決策,可以讓擔憂加息的朋友參考。
錢太多與通貨緊縮是兩個矛盾現象,偏偏又同時存在?歷史上也出現過類似的矛盾現象,出現在三、四十年前||停滯性通貨膨脹。理論是這麼說的,大家搶買東西,把物價推上去,如果普及到所有物品就是通貨膨脹;萬一生產的東西數量超過消費者需要的太多,那只有縮減生產甚至殺價清庫存,就形成通貨緊縮的現象。
膨脹與緊縮在價格之外,伴隨貨幣數量的變動,同樣吃一頓飯,兩百元一餐與一千元一餐,荷包裡要準備的錢就不同,就算不用現金,改成信用卡、悠遊卡或比特幣,結果都是市場上流通貨幣數量的變化。因此,錢多與通貨膨脹、錢少與通貨緊縮,理論上是兩組截然不同的處境。
現實是這樣:因為經濟活動停滯,政府怕會從衰退變蕭條,因此依照凱因斯的理論,採用赤字預算,擴大政府支出來維持市況。可惜錢花出去了,景氣沒有像理論估計那樣被刺激出來,弄了幾次後,乾脆直接印鈔票,就成了現在的局面。
同樣的數字,看到經濟成長率低、擔憂就業情況差的,認為應該繼續提高政府預算,印更多鈔票;看到鈔票很多的,緊張這會喚醒可怕的通膨怪獸,鼓吹應該加息、加息、再加息,用果斷的手段預防災難發生。
錢超多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必然要找出路,像日本老先生那樣把錢放床板下餵白蟻的畢竟是少數,有這個做支撐,金融市場不管股市、債市,才在懷疑聲中一年又一年的走多,在找到更好去處前,恐怕都是這個驚驚漲的格局。
至於通膨,早就來了!只是沒出現在官方的統計數字而已。除了住在自宅,不太花錢的退休族之外,都會區居民實際支出,增加幅度都比消費者物價指數高許多。超商賣的一人份寶特瓶飲料,本世紀以來,已經從二十元以下漲到接近三十元,如果從家裡帶開水喝,支出當然就沒動。
看到了嗎?我們的感受是口渴去超商買飲料,政府統計的是自備白開水,平平都是解決口渴問題,但是物價指數差很大。
也就是說,錢多的榮景還會持續,但不是永遠;通膨的威脅早晚成真,但不知在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