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廣設大學,造成現在招不到新生,流浪教師一堆;高鐵站已經蠢到遍地開花;社會宅政策別再重蹈覆轍。
也就是說,要預測大學找不找得到足夠學生,不必燒香拜佛,不需要水晶球、特異功能,在李登輝決定要廣設大學時,就知道這個結果,反而馬英九任內,積極引進國外留學生,緩和這個頹敗的趨勢。
現在寫這個,已經醫不了教育的急症,可是運用同樣的方法,可以預測另一個正在形成中的錯誤決策──社會住宅。
試問,除了雙北、新竹之外,台灣哪裡還缺住宅?排除天龍國的福利政策,該把錢撒在頭前溪以南才行,因此能蓋幾萬戶社會住宅的地方,恰恰是人口減少地區,真在那裡推出,不單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當嘉義、雲林等地商用不動產長期衰退,蓋的房子賣不掉、租不出去,與地方政客互動最緊密的開發商瀕臨破產倒閉,政權會穩定才怪。
人口衰退的中南部不適用社會住宅政策,可以只在雙北興建嗎?
這是什麼鬼建議,難道我們南部人就是低等公民,不可以享有社會住宅的福利?看看速度越來越慢的高鐵,現在的高鐵站點比當初設計的還要多,新設的站一天有多少客流量?周邊商機落實多少?這些血淋淋的數字,能夠阻止「我也要有」的心態造成遍地高鐵站的趨勢嗎?
關於社會住宅這個議題,衷心希望蔡總統能夠傾聽台灣諾貝爾獎得主、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的建議:政見又不一定要落實!國事如麻,很快就有別的議題會移轉媒體注意力,別浪費資源在錯誤的政策。
對應社會住宅的議題是長期照護,這才是人口老化的台灣迫切所需,人口數最多的四、五年級生,逐年告老還鄉,在退休金需求快速增加下,出入場合從辦公室移轉到醫院,長期照護人口的增加速度,會比高齡化更快。
好消息有兩個,第一個是基礎建設好,這幾年炒作生技股的題材,講到台灣醫療人才的優勢,加上全民健保的經驗,很有機會建立良好的長期照護產業。
第二個,高齡化問題不是台灣獨有,所有富裕國家都面臨這個棘手問題,除了美國因為大量接收移民,稀釋高齡化比率,中國這個人均所得才進入小康的國家,長期照護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長。
長期照護不是特效藥,需要很多醫療設備和政策配套,而且時間拉長,成本就變得更重要,提供低成本硬體,正巧是台灣產業強項,那些哀號毛利只有三、四趴的資訊業,一定會是成功轉型長照產業的贏家,這是剛開始的趨勢,值得深入挖掘的鑽石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