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強調:「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意思是我們以我們既有的認知與習慣來觀看世界,而世界也以我們定義他的方式來「回應」我們。
因為出身優渥,不愁吃穿,她便在紐約成立了一個韋瓦第俱樂部,專門在推廣音樂與各類藝文活動。當然,在這個上流社會聚集的場合,芙蘿倫絲可以任意地排演任何自己想要飾演、挑戰的戲劇角色。基於上流社會的社交禮儀,大家對於性格純真、可愛、又慷慨大方的芙蘿倫絲總給予各種讚賞與掌聲,讓芙蘿倫絲一直活在某種夢幻泡泡中。
直到一次看完一個女高音的演出,讓她再次燃起了對歌唱的夢想與熱情,於是她突發奇想,要重拾年輕時的音樂夢,在自己的私人俱樂部裡舉辦一次小型演唱會。
芙蘿倫絲是個沒有「現實感」的人,她完全不了解這個社會的真實情況,尤其她長年被她的老公貝福爾過度保護在某種「粉紅泡泡」中,讓她誤以為自己有演戲的天份,有歌唱的才華,有音樂的細胞。甚至每個能夠親近她身邊的人,也都是貝福爾精心篩選過得,要能夠「配合」演出的。
貝福爾本身是個英國公爵的後代,只是是沒落的貴族,一心朝娛樂圈發展,可惜天賦不夠,讓他在英國「呷沒頭路」,只好跑來美國發展;靠著帥氣挺拔的外表跟迷人的英國腔,在百老匯當個二流的二線演員。
後來姻緣際會下認識了芙蘿倫絲,兩個都沒有藝術天份的「夢想家」便一拍即合,成了一對上流社會的伉儷。
多年來,貝福爾一直不遺餘力地打點著芙蘿倫絲的一切,完成每個她提出的荒誕想法,而這次也不例外,只是這次的難度更高,而且「意外」更多,因為芙蘿倫絲精心錄製的單曲唱片,本來只在朋友圈中發送,沒想到意外流到市面上,大家對於這個「奇葩」的歌聲充滿好奇與興趣,而導致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卡內基音樂廳的表演邀請,讓一直努力在做「災難控管」的貝福爾覺得這個「災難雪球」勢必將壓垮這朵脆弱而敏感的溫室「奇花」……
自從第一次在戲院看到本片的預告,她無疑成為今年上半年我最期待的「喜劇電影」,尤其當所有預告都刻意把梅姨「驚為天人」的歌聲抽掉的時候,更引起了我高度的興趣跟好奇!非常想「一飽耳福」。
本片根據美國真人真事改編,芙蘿倫絲(1868~1944)確有其人,而且她顯然出過不只一張單曲唱片,網路上至今仍可以搜尋到她原聲演唱的歌劇《魔笛》裡的經典曲目「夜后」(我真的強烈建議大家可以去聽聽,絕對有消暑和勵志的笑果)。而更神奇的是,影壇傳奇影后梅姨這次把自己關起來努力學習芙蘿倫絲的「特殊」發音、轉音、高音技巧,如果跟原聲相比對,真是維妙維肖!絕對應該再給她一座奧斯卡影后才對!!(片中梅姨只要開口唱歌,我就笑到飆淚!!)
另外,我特別介紹一下本片導演史蒂芬・佛瑞斯,他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資深導演,即使已經高齡70多歲,但仍然保持著幾乎每年一部的作品在創作,並且拍攝的題材廣泛,完全不給自己任何限制與窠臼!他最早在影壇聲名鵲起的電影是1988年的「危險關係」(這也是這本法國小說眾多翻拍版本中,我最愛的一個,非常經典),之後,在21世紀導出了結合了新聞影像跟杜撰情節的「戴妃與女王」(我個人也覺得是另一個『類傳記電影』的經典)。然後,幾年前的「遲來的守護者」是我近年重看過最多次的佳作。去年他還導了一部「運動」電影「是誰在造神?」,以及今年的這部「走音天后」,每部都截然不同,卻各有特色,實在是令人敬佩的導演。(附帶一提,有人稱他為影后製造機,幾乎他每部作品都會捧出一個影后,除了『是誰在造神?』,因為劇中以男性角色為主。)
嚴格講起來,這是一個很難定義的電影,因為芙蘿倫絲真的太特別了,我想絕大多數人看完這個電影後的感想會是「還不就是因為她有錢,才可以這樣任意打造夢想」。但如果芙蘿倫絲有流露出一絲討人厭的「有錢人」習氣,那這個故事就完全不動人了!恰恰因為她本身的純真無邪(如果電影裡梅姨的詮釋是真實的話),以及毫無機心的慷慨大方,讓她身邊充滿一堆支持她的朋友(當然,光看電影中少數的篇幅,很難判斷這些朋友對芙蘿倫絲是真心實意地相伴,還是只是在仰賴著芙蘿倫絲的財富與社交地位),以及一個看似愛錢,實則真心實意在保護她,看護她的老公貝福爾。
但本片又擺脫了一般慣常的「勵志片」的俗套,創作者沒有要觀眾特別覺得芙蘿倫絲為夢想燃燒生命是件值得歌頌的事(至少沒有往這邊渲染),似乎只是在比較輕鬆的氣氛中去呈現那個時期的一個「奇特現象」而已,至於每個觀眾得到了什麼,那也是自己心得罷了,但片中沒有一個所謂的「壞人」,我們只是看到每個人在那樣的社會中扮演自己角色應當會有的行為與動作罷了,而這不就是真實的人生嘛(每個人有自己的心裡動機,,在別人的生命中當個稱職的配角)?
不過,倒是可以藉機來談一個這幾年的顯學,阿德勒的心理學(這位與弗洛伊德同時期的心理學家,在備受冷落70多年後,近來突然又火了起來,他的理論完全符合了21世紀的時代精神),阿德勒強調(大意):「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意思是我們以我們既有的認知與習慣來觀看世界,而世界也以我們定義他的方式來「回應」我們。(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吸引力法則』就是從這邊衍生出來的一種概念)。
打個比方,悲觀的人容易以悲觀的角度來看世界,於是他每天會「自主或不主地」搜尋各種悲觀的跡象與事件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久了,他當然會活在一個悲觀的世界中,因為即使有好事發生,他也會慣性解讀成「這只是偶然。而且背後可能伴隨更大的災難!」於是悲觀的人創造了一個悲觀的世界,將自己禁錮於其中。
如果我們了然這個觀點,那麼,我們就知道「轉念」的重要,就知道「當下那一念」的力量,因為那一個短促、瞬逝的念頭足以讓我們決定自身是在天堂或地獄!只要我們每次都能夠「慎念」(注意自己的念頭),那麼,快樂或悲傷,幸福或不幸,放下或折磨,也只是在那個起念與轉念的瞬間可以決定與完成的!
最後,分享片中的佳句:
芙蘿倫絲很堅定地說「他們可以說我不會唱歌,但他們不能說我沒唱過歌!」
(這是這兩年很流行的『人生最遺憾的事』的系列統整出來的結論:『大多數面臨死亡的人,這一生會後悔的不是他們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沒做什麼!』就這點上來說,芙蘿倫絲非常勇敢地活過了!而且以她的方式活得很精彩,而且我確信在我往後的低潮時,我會找出她的單曲來好好『放鬆』一下的!能讓這麼多人開懷,這份功德可不小呢。)
最後,分享一下芙蘿倫絲原音的「夜后」,祝大家有好心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f2Q4yyuJ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