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可不光只是殺時間或者消遣,看對節目的話,可是還能學到不少跟創業相關的東西。
為了準備公司主辦的一場活動,最近我多了個工作項目是:「看電視」。
看電視可不光只是殺時間或者消遣,看對節目的話,可是還能學到不少跟創業相關的東西。
比如最近我為了活動準備而看最多的《我是獨角獸》跟《創智贏家》就是我會非常推薦、極為推薦、無比推薦的兩個節目(太重要所以用三種方式強調)。
如果你沒聽過這兩個節目的話,簡單介紹一下:
《創智贏家》原名是「Shark Tank」(鯊魚槽的意思?)是美國ABC製作的實境節目,在每一集節目當中都會有好幾組創業者前來,跟5位風投、天使、或者成功創業者背景的「鯊魚」們作事業的Demo,並說明自己的募資金額目標與願意拿來作為交換的股份趴數。
這些「鯊魚」們來頭都真的不小,裡面我比較熟悉的是Mark Cuban(因為他擁有NBA的達拉斯小牛隊)以及Barbara Corcoran (她的書在台灣有出中文版,叫做《媽媽教我這樣做!紐約房產天后的億萬家訓》)。
看完Demo之後,「鯊魚」們會決定是否要投資,要的話就會提Offer出來。
《我是獨角獸》這節目跟《創智贏家》有點像(....好吧,是”非常”像),同樣每一集節目都會有幾組創業團隊作Demo、同樣有5位投資者來評估是否要投資跟要提怎樣的Offer。
裡面的投資人兼導師群同樣也都是一方之霸,我比較知道的是「獵豹」的傅盛(之前也來過台灣演講),還有這次要辦的活動主角,天神娛樂集團董事長朱曄(他用234萬美金標下股神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夠猛吧?)
為了做功課看了幾集之後,發現這兩個節目裡還真是有不少與創業相關的功課可以學習。
比如說,在看其中一集的《我是獨角獸》時,我就記下了下面這幾條筆記:
你越不需要投資,得到的投資條件就越好
在我看的這一集節目中,有一位創業者不僅得到2,000萬人民幣的融資offer,而且還是現場5位投資人搶著要投,經過一番廝殺折衝才喬出各自的投資比例;反過來說,也有好幾組創業團隊即使努力在爭取投資,還是被一句又一句的「I’m out」打槍。
有意思的是,其實整集節目看起來,最「不」需要投資的就是這位拿到2,000萬人民幣的創業者,他不管是產品/服務的成熟度、既有的用戶量、目前發展的狀況與速度...等等,其實都已經在軌道上。
取得投資,是讓他能更快做到更大更好....也就是說,投資人最愛的標的,往往是那種「錦上添花」,而不是要他們「雪中送炭」的案子。
思考方向:如何證明你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的可行性,讓投資者更願意投資?
清晰度是王道,如果你說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要做什麼,他們可沒空幫你搞清楚
在看《我是獨角獸》跟《創智贏家》時,三不五時會看到那種創業者口沫橫飛講了半天,但台下的投資者們(以及觀眾我)還是聽不懂他的產品/服務是什麼、商業模式是什麼。或者,當「鯊魚」們提出一些蠻基本的問題時,創業者直接楞在那邊不知如何回答的尷尬場面。
而很一致的狀況是,當這種場面出現時,大概就已經宣判了投資者拒絕投資的結果。
另一方面,那種能說清楚自己為什麼創這個業、打算做到什麼程度、目前進度如何、挑戰在哪裡、以及需要哪些資源的協助....等等的創業者,只要項目本身OK,大概都能獲得投資人的Offer。
思考方向:你對自己創的業夠清晰嗎?能只要講個幾分鐘,就讓人聽得明白嗎?
錢以外的資源,可能比錢本身更重要
有一次在跟創業夥伴閒聊時,她提到有很多人想要投她的一個事業,但都被她拒絕了。
她說:「我們現在不缺錢,如果你除了錢之外沒有其他東西可以貢獻,我們也沒必要收你的錢然後賺的還要分你。」
這其實也是我在《我是獨角獸》裡看到的,當創業者開始在金額跟趴數上打轉而無法決定時,投資人常會提醒的事情:不要只看著錢,要看接受了投資之後,你還能得到什麼其他東西。
當然,一方面這是投資者的談判過程,但另一方面,這提醒也確實非常重要。
如果一個投資人背後的資源,可以讓你把營收放大10倍,那你是否還要糾結於5%的股份?
就我的觀察,幾乎所有成功的創業家的崛起,靠的都不只是錢,而是很多錢以外的東西(比如人脈、流量、客戶...等等)。
思考方向:你清楚知道哪些資源最能幫助你達成目標嗎?
提醒一下,這只是我從其中一集《我是獨角獸》得到的幾個insight而已,幾乎每一集節目我都會從中多得到一些東西 (當然,除了學習之外,這些節目也是很有娛樂效果,這是額外的收穫)...
所以,如果你是創業者、或者想要創業的話,非常建議你也可以觀賞《我是獨角獸》《創智贏家》這兩個節目。
你一定也一樣可以得到很多insight、學到很多寶貴的功課。 (有去看、有心得的話,別忘了跟我交流分享一下)
Best,
Px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