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型的「新常態」、投資放緩及貿易協議停滯不前等影響,全球貿易吞吐量能持續放緩,二零一五年全球貿易平均年增率僅二點五,相較過去二十年間約五個百分點的成長率,砍半窘境實令人欷噓。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由不同財經領域專業研究員組成,以客觀、專業角度,提供金融市場研究與分析,範圍涵蓋各主要國家總體經濟、股市、債市、匯率及商品等。
另,全球貿易量連續數年低於世界經濟成長,恐為潛在隱憂。由於過去幾十年來,全球世界貿易量便持續以世界經濟成長的兩倍速度,推動著經濟擴張。但,千禧年後靠著中國和新興市場拉動全球經濟的時代恐成絕響。即便近期中國救市動作包括降低銀行貸款利率,以及基礎建設投資如棚戶改革,尚可支撐商品並帶動貿易需求微幅提升,但全球經貿動能已成追憶。
亞洲新興國家挾本身產業特質,與國際貿易依存度偏高。轉捩點緣起去年初,中國進口出現疲態引發蝴蝶效應,常被比較的國家中,二零一五年新加坡全年貿易總額下滑百分之九點二,韓國負十二點三,我國則降十三點二,嚴峻程度可見一般。迄今台灣出口總值已創下連十三個月負成長,可能會追平金融海嘯之連十四月紀錄,鄰近國家如新加坡和南韓皆已率先刷新海嘯經驗。
隨國際油價和人民幣回穩,導致風險偏好重啟,近期亞太股匯市表現傲人。然福兮禍所伏,去年第三季國際金融下殺理由,如人民幣調整、原物料價格、新興出口重摔等因子須逐一審視。考量當前油價與人民幣穩定等大前提,中長線投資週期的風險確已降低,但中國進口和亞太出口尚缺起色。當前市場氛圍,未達馬雲常言之虛實合一。
後續風險在於,當短期國際資本移動蓋過了貿易等基本面,促使亞太匯率升值。然資訊硬體的產製、代工訂單卻於五月、六月時逢淡季,相對缺乏競爭力的匯價,終究會反映至,因淡季而顯的出口窘境。加以美國仍可能重啟升息議題,傳統歐美亦有Sell in May等陰霾,屆時投資人需繫緊安全帶,度過那顛簸之途。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提供)